亲爱的乐宝:
关于安全感,妈妈想起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一次出门你磨蹭着不愿穿衣服,妈妈一时情急,便拿了钥匙自己出门了。留下你和奶奶在家里。
站在门外,妈妈听到你悲天悯地的哭声,哭声里渗透出来的绝望与无助让妈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痛苦感受:跟姥姥姥爷分房睡的那天晚上,因为妈妈的不舍,不愿意自己睡,便被姥爷狠心地赶出了他们的卧室。任凭妈妈怎么大声哭喊,姥姥姥爷都无动于衷,没有开门放我进去的意思。
那时候妈妈的内心恐怕和你现在是一样的,无助而绝望,认为妈妈不要我,不爱我了。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他的天空他的世界,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是比这更绝望的呢?
想到此妈妈赶紧用钥匙开了门,然后紧紧的搂住你……
虽然分房事情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可时至今日回忆起来,那份真实的绝望感还是会弥漫开来。这份安全感缺失的经历对妈妈的今天都起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卑,敏感,多疑,焦虑,胆怯……妈妈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无意中或不是故意而为之所给你内心造成的伤害和埋下的地雷。
第二件事是在游乐场玩耍时,旁边有个奶奶带着自己的孙子玩,她看你不哭不闹,自己玩的很开心,便对你说道:“这么乖的小孩,走,去我们家给我家当孩子去吧!”当时你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眼神里透露出些许惊恐,生怕这个奶奶会强行将你抱回家。
当时妈妈以为一句玩笑话而已,并没有考虑到你的内心感受,也没有上前安慰你,进一步给你解释。
现在想来,妈妈真的是疏忽大意了,年幼的你怎么懂得大人的玩笑话?更何况,这根本就不是玩笑话,而是破坏儿童内心安全感的暗箭毒箭利剑!
如果时光倒流,妈妈会第一时间上前抱着你,告诉你,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你是我们家的小宝贝,我们才舍不得把你送给别人呢。
第三件事是妈妈挺着大肚子,好容易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可还没保持三分钟,你就将玩具撒的满地都是,还将沙发上的沙发单、沙发垫、靠枕全部扔到地下。
妈妈叫你自己把东西都回归原位整理好,可是你正玩在兴头上,完全屏蔽了妈妈的话。生气的妈妈便采取了冷暴力。当你过来要拉我抱我的时候,妈妈推开了你,并对你说道:“刚才妈妈让你收拾东西,你不理我,现在我也不想理你,你自己去玩吧”。
你听懂了我的话,惊慌失措的大哭起来,并且试图上前抱住我,可我还是冷漠的推开了你甚至希望你能从我的话里反省一下。你哭的更狠了,鼻涕眼泪哗啦啦地流,完全一副被父母抛弃的委屈可怜样。
心软的妈妈转身抱住你,又开始自责内疚起来:你只有2岁而已,妈妈却因为你贪玩破坏的天性而如此惩罚你,真的是太恶毒了!
有多少伤害都是存在于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之中?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一书里对安全感这样阐述:安全感就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一个人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否则就会挣扎在恐惧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很难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三岁之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好亲子之间的安全依赖。
可是该如何培养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呢?妈妈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经验总结了一下:
第一,态度温和,积极回应。
吃喝拉撒睡是儿童的生理需求,而生气哭闹等情绪则为儿童的心理表现。当幼小的孩子以哭闹来表达情绪时,父母应该第一时间察觉,敏感反馈,及时回应,积极解决。而不是像许多育儿书育儿专家所说的哭声免疫,就是当孩子哭泣时,不用理会,过一会他自己就不哭了。这样长大的孩子爱哭,粘人,因缺乏安全感而对周围的人和事皆不信任。
第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允许他拿着螺丝刀将你所有的玩具都“维修”一遍;允许他把被子衣服裤子在床上堆成一个长条当做火车,骑着“火车”走遍全国;允许他把扭扭车骑上床;允许他在路边因新奇而长时间驻足蚂蚁窝……
让他可以说他想说的,父母不要粗暴的打断你。
让他可以做他想做的,只要不涉及危险的事物。
第三,不急不怒不吼不威胁。
不要大声对孩子喊叫,尤其是当他提出的要求父母认为不合理时。
多给孩子一些爱和陪伴远比冷冰冰的物质要有意义的多。
不要用“妈妈不要你了”,“警察叔叔抓你来了”,“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别人家养”,“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话语威胁孩子了,让他有被抛弃的感觉,严重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第四,尊重孩子,不用否定用语。
如果孩子黏父母,就想来双臂迎接他的恋怀,最大限度地给他情感的满足。
如果他有让你惊喜和欣慰的语言动作及行为,不吝赞美,让他在你的夸奖中培养自己的信心。
当孩子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时,不要总是用“不要碰”“不要摸”“危险!不要动”来制止他,让他误以为这是个充满危险与不安的世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亲爱的乐宝,在育儿的路上,妈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断学习进步的妈妈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