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入是洞察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意的行为,因为它包含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超越那些看似古怪的、不同的、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观点或人,认识到其中有意义的东西。神入试图找到他人观点和行为的合情合理之处和意义所在,即使那些观点或行为令人费解或不快。此时,神入不仅可以引导我们重新设想情境,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看法。
神入不同于洞察。洞察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为了更客观地看待事物而将自己脱离情境,即洞察是冷酷的,以旁观者的角度解析事物。神入是我们从当事人的立场看待事物发展,将自己带入当事人的处境,我们完全认同通过自身参与而得出的见解。换位让人感到温暖。
神入对教育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你没经历过是不可能理解的”。这说明对于神入而言,将深刻思考置于体验之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来看看智力拓展训练:学生们的学习总是更直接地体验决策、观点、理念或问题所产生的结果与影响;而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却没有这样的经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重要的思想被误解,为什么学习成效如此无力。
以上内容梳理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112-113。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我发现“神入”和“洞察”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要实现洞察以旁观者姿态做出冷静、客观、带有批判性的判断,就得先做到神入。只有如此,才能让洞察成其为洞察。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是:一是要将心比心,将“尊重”二字刻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因为这种尊重使我们思想开明,当他人的观点与我们不同时能仔细考虑他们的观点。二是有意识地使学生接触一些奇怪的或异端的文章、经历或观点,从而考察他们是否能够超越自身的偏见,而达到神入这一侧面的理解。eg.历史教学和外语教学。三为了确保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与教材所能提供的体验相比,学生应该需要更直接或更拟真的体验。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必须更注意学生在回答和解释问题时,是否克服了自我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当代中心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