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秦舞阳之死
公元前227年,13岁的秦舞阳,跟随荆轲去刺杀秦王。秦舞阳是燕国最年轻的勇士。他12岁就敢sha人,因为气场强大、太有压迫感,一般人不敢与他对视。
燕太子丹经过周密的推演,制定了刺杀秦王的计划:荆轲献上樊于期的人头,秦舞阳再呈上燕国的地图,地图里卷着剧毒的bi首;到时荆轲和秦舞阳一起动手,要么挟持秦王,大家活下来,要么刺杀秦王,一起慷慨赴死。
两位刺客深知其中凶险,离开燕地的时候,还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
令人没想到的是,意外提前出现了。
秦舞阳刚踏上咸阳宫的台阶,就浑身哆嗦起来。士兵呵斥了一声,秦舞阳脸色都变了。
因为这个突发状况,秦舞阳没能进入大殿。
刺杀还没开始,剧本就乱了。荆轲单独觐见,最终行动失败。
勇猛如秦舞阳,到了关键时刻,怎么就翻车了呢?
秦舞阳的结局,史书上一个字都没有交代。
大概是司马迁认为,小秦翻车翻得太低级,无论怎么死,都轻如鸿毛、不值一提。
其实,那个13岁的少年,在踏上台阶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
“强秦压境,这是母国唯一的生机;图穷匕见,机会转瞬即逝;只有挟持秦王,才有机会逃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少年的内心,风暴翻腾。
荣誉和使命、艰险和重压、死亡和求生,这一切变得无比具体而尖锐,在他一贯坚毅的心中,凿开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这个黑洞,吸走了他的心智和魂魄,让他几乎无法呼吸、无法视物、无法行走,他不知身在何处,僵硬得如同一尊兵马俑。
没人听见,“嘭”,一根弦,断了。
02 三招学会松弛感
《增广贤文》有,“水至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意思是,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人太紧张了就会变蠢。紧,包括情绪的紧张和行动的变形。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状态:深知某件事太重要,太想做成功,紧张感垃满,就会变得患得患失。
对很多人来说,在关键时刻翻车,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一到重要考试就发挥失常,一到重要面试就语无伦次。就连超级球星,在决赛场次,也能丢掉必进球;名嘴主持在晚会现场,会突然有一句嘴瓢。
关键时刻,反而低于日常水平,这实在是让人懊恼。
在面对各种压力时,依然能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应对自如,那这个人就会被称赞为“有一种高级的松弛感”。
松弛感,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是一种情绪控制力,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
方方面面的松弛感,都是可以培养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五种方法:
第一,训练思维方式。
应该注重行动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不能因为担心失败,导致过程提前变形。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不断告诉自己“我可以的”。
第二,有效控制情绪。
要学会观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的方法,例如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帮助自己放松身心,保持情绪稳定。
第三,接受不完美。
不完美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逃避,也不能否定。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包括自己的错误、缺点和失败。真正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松弛。
第四,接纳不确定。
在生活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接纳不确定,才能保持心态平和,任何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第五,做到张弛有度。
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坚持适当的运动,并且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学习冥想、瑜伽等,帮助自己放松身心。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活出松弛感,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03 结语
2200多年前的那一天,咸阳寒风刺骨、举目萧索。因为刺杀一事,秦王嬴政情绪低落了很久,随后又暴怒了起来。
一年后,秦攻打燕国,拿下燕太子丹的头颅;六年后,秦统一中原,建立了大秦帝国。
13岁的秦舞阳,原本是有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写历史的。就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松弛感”。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人都面对着各种压力。
我们要时刻谨记,弦不能绷得太紧,人也不能活得太累。
有一点松弛感,人可以活得更漂亮;在关键的时候,一点松弛感,甚至是可以用来保命的。
松弛感不是奢侈品,而是每个人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