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礼东,有一条食街。食街的大多风格都是以田园风光为主,而食物则是以农家菜为特色的。就像这间杨桃园,存在了几十年,特色却是从没有改变过的。
隐于公路一角,穿过小道,夏天的时候,眼尖的还会看到路边还种有些小小的向日葵,晃着橙黄的小脑袋,拍着小手欢迎你,而那松皮棚的屋顶便出现于果树与池塘间。
这次来访的时候,却是冬天,向日葵已不见踪影,但好在,南国的冬天也不会让人觉得寂寞的。那一片葱绿的树丛中中,虽然夹杂着金黄,上面还带着冬天扬起的灰尘,却依旧是没有妨碍鸟儿在上面穿梭和停留。
杨桃园的得名来自于这里有一片杨桃林,杨桃林里的杨桃个大、味甜、无渣,一派天然又清新的味道。遇着杨桃结果的季节,主人家总会在餐后送上一碟切开的杨桃。客人往往都会在食后,意犹未尽地忍不住挽袖下田,亲自下到田间采摘。
虽然此时并没有见到枝头的杨桃,但一坐下不久,店家便提前送上的新鲜杨桃作餐前小食,让人觉得一切如故。
杨桃园的菜式平易近人,招牌的菜就是酱油煮猪肉、蒸鲩鱼、蒸鸡、芋头、莲藕、白菜……都是些居家日常的菜式,味道不会让人惊艳,摆盘也不会花巧。但一定会让人在咀嚼间,忽然就想起儿时的味道。
最爱这里的酱油煮猪肉了。这是杨桃园火爆了20多年的招牌菜了。用的是五花肉,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层层叠叠。一上桌便散发浓浓的肉香,而猪肉的肉皮还在,有韧性却能让人咬断,肥肉甘润,瘦肉香甜。肉质很有质感,不是那种软绵绵的口感。咸的味道中隐约有丝丝的甜味。
其实,这个菜,实际上只需要一点点的酱油汁水,便可让人吃下几碗大米饭。
值得提一下的是往日来杨桃园吃饭,主人家还会有每桌必送的白花菜汤。夏天的时候,这种野菜那入口微微的苦中回甘的味道,让人暑气全消。如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季节没有白花菜的原因,也取消了。
白花菜,学名叫龙葵,写《瓦尔登湖》的梭罗,写的另一本著作《野果》里记录着便有。它似乎在九月成熟,也似乎是随处可见。
白花菜在广东也是随处可见的。小时候也爱摘白花菜的果子吃,那是种黑紫色的浆果,有点甜味又带种野性的味道,其实说不上是好吃的味道,只是因为馋嘴罢了。
杨桃园的餐桌就设在长长的走廊中,松皮棚棚屋内和宽敞的屋檐下。无论坐在哪里,那竹桥、流水、孤舟、菜田、残荷、果树都是一派田园风光的活现在眼前。
只是,还是不要把杨桃园当成一座精致的庭院,杨桃园只是一座朴实的农家庄园罢了。
但眼内可见累累硕果的果林,鼻间能闻见清幽的花香、草木香,耳中还可听见悦耳的鸟鸣,而面前的味道是熟悉的家乡的味道。我觉得,或许这就是所有农庄做出的好的农家菜的秘密。
食得随心,而目中一切尽是冬日避世的样子,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