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昨天的那篇图书馆合集被锁两次,不知道是什么字句触发的,所以重开一篇。
2023年2月19日
昨晚在读《增长黑客》,看到一段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你不可能从现在预测到未来,只有回头看时 ,才会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将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它们将给你追寻内心真正所想的自信,带你走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最近刚好在学习供暖有关的章节,这反复勾起我13年到16间参与供暖设计种种回忆,打开以前画过的图纸,重新认识那些字句背后的缘由。曾经只会跟着参考图照猫画虎的自己,和现在系统学习的自己。尽可能地,不要让经历过的事情白费,而是让他们参与到这点点滴滴的串联。
我在八楼回廊的转角沙发上伸了个懒腰,瞥见中庭顶部的排烟口。看来这里的防排烟确实还是按旧规设计的。中庭和回廊用防火卷帘隔开。而我就在卷帘轨道正下方。但不知为何除了顶层之外,其他楼层的卷帘只有三面。
这是个犯困的季节,我看到许多来自习的初中生、高中生,就想起我常常犯困的学生时代,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应付完一天该做的事情就能睡觉了。虽然每天都带了一保温杯的咖啡去喝,但是咖啡的提神作用好像把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让我想起一个比喻:霸气侧漏。或者是失败漏水的水压试验。我还是要快点适应这个环境。
2023年2月21日
昨天看到那则证书含金量的公众号文章,我发觉现在的自己,被放在了一个极好的机会里。如果告诉你一个最快一年内让收入上一个台阶的方法,而且已经铺垫好所有的准入条件,你是愿意耐住寂寞自修一年,还是急于在找工作和成家中寻找归属感?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会选钱吧。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被踢下深谷,但是又能幸运躺坪(这个词好像会触发锁文[doge])。如果换作别人,应该会很开心吧,就是那种无限靠近幸福的感觉。反而是得到了之后的快乐不会持久。其实回想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业生涯、职业道路,还不是被画大饼的时候多而真变现的时候少。老天眷顾笨小孩啊。
2023年2月23日
今天发现图书馆的这种三角桌也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细节。
首先是椅子的靠背设置的位置比较低,靠背的下沿刚好抵住容易疲劳的腰部,上沿在肩关节下侧,这样的坐姿轻松又不用担心过分后仰而翻倒过去,很适合刷视频课。
然后是桌子,桌子的凹角也采用了无意识设计,让读者很自然地选择坐在凹角中间,双臂也刚好放松地搭在凹角两侧外偏的桌面上,这让我想起了以前买过的卡在桌边支撑手肘的塑料夹板。手肘有了支撑,肩膀就不容易酸痛,人不用为了适应那种习以为常的方方正正的桌椅而凹造型,三角形的三个角还可以放包和其他物品,不影响坐在中间的人。
2023年2月24日
今天到了图书馆,刚刚翻开书,以为被放鸽子的面试,突然来了通知。参加完那场突如其来的国企面试,坐上两块钱的回城公交回图书馆,到了海关门口,发现振武路就在边上。原来,我昨天吃过的那家螺蛳粉,就是我在福机新苑上班的时候,和同事一起经过又没去吃的那家。福州真的好小,多活几年,多搬几个地方,发现兜兜转转都在附近。也似乎就在这条路上,我一路走向三迪中心,实现了当时想要访遍附近的五家星巴克的目标。
虽然这场面试的临时通知有点蹊跷,但是比起一年前的各种石沉大海,简历能够入围,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我好像对这份工作还是喜欢不起来,却需要靠它寻求归属和获取收入。好在之前的几个月,我还积累了一些面试的经验,对面试官的问题还算能够稳妥应对。也许好在他们也没有问什么太尖锐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无法预料的点点滴滴,再次汇聚成线。
我觉得我还是皮太薄了。虽然常常对自己说,任凭发生什么难过得要死的事情,该做的还是要继续做。但是就这样的事情给我带来的情绪扰动,还是让我昨晚睡不着觉,今天读不进书。我的时间看来还是太充裕了,不像去年那样高效利用。
2023年3月2日
今天到了饭点,手表振动起来。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昨天吃的盖浇饭。大学里我最常吃也吃不腻的就是盖浇饭。以后吃得惯的东西,就可以常去吃,省得继续探秘四周的时间。我想让这样的生活规律起来,因为这一个多月来,学习效率确实很低。看了看十一节课的作业,翻来覆去才完成了四节。白天做题,晚上画点图,一天到晚有事做,也不至于整天的怀疑人生。学习这么吃力,看来早点滚出画图的怪圈还是对的。
昨天在骑车回来的路上,觉得自己渺小如同一滴江水,根本身不由己,只是跟着大流行进。人很喜欢发明各种概念自我感动,但是在气候变化这类天意面前,也不过是遵循规则跟着转而已。我突然觉得自己曾经的梦想、信仰,也如同没有本钱的画大饼一样灰飞烟灭了。
2023年3月11日
今天是311,羽生结弦在他的油管频道里上传了他在练习场上滑《天地安魂曲》的视频,还是那么好看。
当我在图书馆度过这一天天,却感觉依然赶不上上课的进度的时候,就觉得从前的摆烂也不值得后悔了。虽然这种撕裂的感觉还是会时不时冒上来,就好像被训练出来的焦虑一样。但是只要埋头在书堆里,就会非常确信为了继续那些蝇营狗苟,把自己的头脑搞废掉,真是不值得。有人邀请的社交活动难以拒绝就尽管去,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你,都是人世间的滋味,你有别人也会有。真正厉害的人,是不会像电视剧里那么露骨地把尖酸刻薄的话挂在嘴边的,所以人多的地方反而不用害怕。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只要我不后悔,别人能奈我何!生命是一场幻觉,重要的还是自己能放下。
以及,很多大数据的关联推送都有毒,还是多看书,不要被它们影响心情。
以及记录下聚会遇到的专家的话:1、冷冻机组样本上的功率,为了满足COP限值,都定得偏小,导致实施过程中电气容量不够,所以要按“最大功率”提电气,“额定功率”给审查。
2、现在用土建风道,审查不会提你,但是从设计师保护自己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继续维持金属风道的做法。没有必要为了奉承甲方,把自己置于一个处处受限的境地,有些明知道的东西,为了不背锅,还是不要去说。
2023年3月13日
今天没去图书馆,但是觉得效率明显不如在图书馆的时候。最浪费时间的就是微信,它已经集成了社交、购物、财物管理、学术交流几乎所有的社会功能,但是最近发现它也开始对用户定向投放信息了,比如说经常不看的公众号就让它们沉底,只推送常看的,视频也是推送类似的视频流。我甚至怀疑暗网监测了我的聊天内容,所以才会收到自称XX信息科技公司的电话。
在家里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拖延以及在接收这些杂乱信息后频繁的心理建设中。虽然去图书馆来回也要准备近两个小时,但是至少不会像家里那样,做一件事情之前翻来覆去,午觉睡过头,被对面装修的噪音吵到。有时候为了避免画图的时候觉得枯燥,开着B站的小窗边看边画,结果不仅画得又慢,还被这些定向投放的内容搞得心情很糟。
我也想过在生活需求上的极简:每天中午吃20元以内的午餐,加上几块钱的交通费,能物尽其用的东西就不买新的。即使这样,最近的体重还是增加了两斤。
前两天还在想,什么时候开始基础课的复习。看来只有专业课写作业的进度跟上了老师上课的进度,有了剩余的时间之后才有可能。感觉这个月内恐怕还是很难。供暖的作业还剩4节,通风的作业还没开始,下周制冷课就开始了。我明明可以在心态上完全躺|平了,但是只能说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明年的这时候,我的心态会如何,现在还真不好说。
但还是要试图开启极简的生活,慢慢适应没有频繁交易往来、社交活动和同学同事的日子,也许习惯一阵子,精神内耗也会跟着修复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