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购票产品畅想
我坐在电脑前,琢磨着到底选哪场电影来庆祝一下即将到来的男生节——又近效果又好的UME太贵,服务不错价格适中的耀莱太远,便宜又方便的五道口观影体验又太差……志在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我,想到到影院不是要排队换票,就是要用难用的自助机,最终决定,还是宅着得了……好吧我懂,这症状就是传说中的三大疑难杂症——拖延症(lan3)、强迫症(zuo1)和选择障碍症(qiong2)。
坦白讲,我并不排斥花钱看电影,但实在不愿意每次想看电影时,都需要打开一堆网站或者APP,在无数场次里选那便宜、质量好、距离近的一个,即使买到了这样的影票,还需要牢记兑换码,到影院要么排队、要么试着用那些风格迥异的自助机……于是,时至今天,我大部分的观影经历,还都是源于路过影院时的突发奇想。
即便如此,有收集癖的我,还是在手机里装了豆瓣、猫眼、格瓦拉、网票、哈票、乐影等一干应用,加上微信、支付宝、大众点评、招商银行这些内嵌了影票购买功能的应用,我小小的手机里至少拥有十个购买电影票的渠道,它们的大部分,居然还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中满足过我的购票需求!
抛开积分换影票这种特定的场景,一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那就是很难找到一款应用,能够让我想买影票就想到它,想到它就能用它买到合适的影票。
在线购票为什么是个难题?
如今,也许你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购买一张电影票,选好座位,悠悠然到影院的自助终端机上取出影票观影。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是技术达不到要求,而是这个的特殊产业链,形成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得在线服务很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首先需要知道,观影时购票影票花的钱,并不是完全归放映电影的影院所有。其中有不到10%需要以税和专项基金的形式上交国家,其余的大约一半钱,需要从影院分出来影片的制片方,此时还需要有少量钱分给影院所属的院线(参考中国采用的院线制)。也就是说影院连一半影片的票房收入的没办法获得,加上影片“最低票价”等保护政策,影院做团购活动需要自行补贴成本,剩余的利润就很少了。
那么,也许你会问,影院能不能不上报票房,偷偷把收入截留下来呢?答案是不行。影城如果这样做,性质上和去餐馆吃饭不开发票一样,但区别在于国家对于影院的监管有有力得多。除了有规定,在流程上国家也做了相当严格的控制,只给少量——具体来说是6家——公司颁发了许可证,允许他们在监督下开发影票售卖软件,每天将票房数据统一上报。
基于这样的逻辑,无论是怎样的渠道,最终形成的票房都需要计入到影院使用的影票售卖软件当中,这个软件,就成了票房收入从消费者手中流到影院的唯一通路(使得在互联网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时,软件可以不提供在线售卖接口,解释了本节开始的问题)。继而形成了下面这样一条有特色的产业链。
我们现在使用的第三方在线服务,诸如团购的兑换券、在线预订的座位,都是第三方在线服务供应商与影院或院线商定协议,并获取软件提供的接口的结果。换言之,一个第三方公司可能面对不同的影院和影票售卖软件提供商,来分别商定合作的协议。那么这一节标题提出的问题也就明白了:在市场上,有能商定的协议,就有不能商定的,目前还没有第三方在线服务供应商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提供统一的服务。
黑暗森林里的猎人们
大刘在《三体》中提到的黑暗森林,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市场经济。市场虽然有更通畅的信息,但生存法则和猜疑链却仍然存在,除了利益,合作和竞争都只是形式,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企业,都是黑暗森林里潜伏的猎人。
在最近两年经济整体形式疲软的大环境下,国内电影行业达到了惊人的30%的增长,吸引了过来不少资本的目光。随着裹挟大量资本的互联网加入,影票售卖软件再也没办法如当年一样控制渠道,只得像第三方在线服务商开放了接口,让他们进入到这片蓬勃发展的森林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目前来看,在线影票售卖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票务公司,依靠与影院签订协议,以打包的方式承诺销售大量影票,优势在于价格和渠道,格瓦拉、网票网以及近几年新兴的团购公司属于此类;第二类由具有媒体属性的服务衍生而来,依靠经营多年的海量用户以及社区,适时地推出影票购买服务,他们的利润更多源于媒体属性服务本身的广告费,豆瓣电影和时光网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由大型院线或影院集团集中提供的在线售票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将线下用户带到线上消费形成,万达电影是其中的翘楚;最后一类,是由上文提到的影票售卖软件提供商衍生出来的,依托软件对于市场的占有率而获得线上服务的市场份额,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乐影网。
这四类参与者,或多或少都在某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参与者有着不容易替代的优势,很难自然而然地形成相互妥协。于是,目前在线影票售卖服务的发展方向逐步的分化开来:票务公司不断追求票品种类、价格;媒体属性网站不断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更有趣的社区;大院线不断提供更丰富的支付方式、更快捷的现场服务;售票软件提供商(以及所有其他参与者)不断提供更全面的影院覆盖和全方位的服务(诸如VIP、电影周边等)。
然而,容易想象的是,即使上述的服务在这些方面有了更长足的发展,文章一开始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充其量有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满足。
等待戈多?
你可能会认为我对于一个应用能够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想法未免龟毛——这种服务根本就不存在。作为一个垂直电商领域,一家公司没法覆盖整个市场是必然的,就像在天猫和京东都有对方没有的货物、用“滴滴打车”没办法叫到所有公司的出租车一样。
然而,快递可以送货上门、出租车会开到你面前,这时使用不同的服务对用户来说区别不大。看电影却是需要真正到电影院的,距离、价格、服务、支付,总会有原因让用户头疼。
那么,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影票行业出现某种标准,使得用户能够选择任意在线服务,来购买希望购买的影票,而价格的差别又不要巨大到无法忍受呢?这是行业的整合,需要具有想象力的设计来平衡各方的利益,也必然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然而对于消费者(尤其我这样的懒人)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我们能做的,或许是思考,或许是讨论,又或许仅仅是等待,等待那个整合者的出现,正如等待戈多的出现。这需要一个契机,也许是行业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达到了足够大的份额,也许是不同服务商发现了共赢的思路……无论如何,我们等来了在线购票,也等来了在线选择座位,又有什么理由认为等待行业整合是如同等待戈多般的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