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湖南
  • 2025-02-20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44

    假言命令与绝对命令 那么这种道德责任到底从何而来,它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起来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区分“假言命令“与“绝对命令”这对概...

    0.2 11 0 1
  • 2025-02-19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43

    上述两种行为的区别,可以用两个表述来概括,前者是“出于责任”,后者是“符合责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对康德来说,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是...

    0.3 22 0 1
  • 2025-02-18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42

    动机才是道德的衡量标准 按照道德哲学的分类,康德属于典型的动机论。所谓动机论,顾名思义,强调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在于它的动机和意图,而不在于它的效...

    0.3 22 0 1
  • 2025-02-17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41

    导语 今天我们将进入到康德的道德哲学。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假如你有一个熊孩子,整天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欺负同学,请问你会对他进行怎样的...

    0.3 14 0 1
  • 2025-02-16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40

    请问哪个命题是成立的?很显然这两个命题一正一反,互相对立,按照矛盾律,A和非A必有一个命题为假,可是在这里,我们偏偏无法做出真假判断,因为我们缺...

    0.3 22 0 1
  • 2025-02-15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39

    总结一下本篇的内容,人类认识共分三个阶段,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的作用是被动地接受经验材料,知性的作用是主动地综合统一经验材料,感性直观和知性范...

    0.3 19 0 1
  • 2025-02-14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38

    用理性来总结出有体系的知识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解释了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的各自作用,接下来要探讨理性,确切地说是“狭义的理性”到底有什么作用。你想...

    0.3 12 0 1
  • 2025-02-13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37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先天性,康德做过很多证明,我们无法详细进行讨论,我在这里只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个证明。康德指出,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任何事物、空空如也...

    0.3 19 0 1
  • 2025-02-12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936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康德的这个观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挪威哲学家希尔贝克构思的思想实验。他说,让我们想象一个交通巡警正在向警长报告一起撞车事故,但是这...

    0.3 2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