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候王若能守之②,万物将自化③。化而欲作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候王若能守之②,万物将自化③。化而欲作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重是轻的根基,静为躁的君主。所以君子从早到晚也不会放...
[原文](通行版本)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想看帛书版的
道德经第十八章四有[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
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此处帛书版与我看到的有两处不同。一,我看到的是:若可以(一个辶,一个石。没查到是什么字)天下矣;二,最后一句:女可以寄天下。所以我真的好想知道到底哪个版本是正确的
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wéi)天下,若...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释:道好像是一个中空的状态(容器),可以容纳天下万物也...
大师,这版帛书版甲本的是“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右介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师解惑一下。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通行版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
[通行版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
[通行版原文]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大师,我听过很多次形而上和行而下,行而上为炁,行而下为器到底是表达什么意思?还请大师帮忙解惑。
道德经第八十章 安居[通行版原文]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您好,这一篇帛书版乙本是: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云。云之有云,…我买的书是这样的,但我看到您提供的是云变成了損,您知道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吗?如果是云,那又该怎么解释?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无为[通行版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③,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
[通行版原文] 天下有道,却①走马以粪②,天下无道,戎马③生于郊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⑤。 [译文]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