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北
  • 王阳明心学精髓

    王阳明心学精髓 1、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原句: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 我觉得本身文章写得很不错。面对这样的行为,应该怎样去面对以怎样的心态很重要。虽然说着这种话很站着说话不腰疼。她心里的痛苦谁能真正体会。而我们在此也要去反思,反思社会对该行为的打击力度,反思应对该行为的心理教育,反思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态。作者的文章本身出发点很好,但是那么多人看了不开心,是因为你没有对死者表示尊重和遗憾,确实,这不是她的错,她的选择也没有错,只是一个生命就这样逝去真的太令人遗憾了,我们真的希望,不要有更多遗憾发生,希望更多人能坚强勇敢面对自己的痛苦,希望更多恶人能回头是岸,或者接受制裁。

    美女作家自杀:真正毁掉她的不是性侵

    “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 1 前不久,爆出这么则新闻,26岁的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一代佳人,才貌双全,却在最美的年华,香消玉损,确实让人叹息。 与此同时,自杀前八天...

  • 120
    搞定情绪问题,提升情商,看这一篇就够了

    -1- 当我写完《所谓情商高,到底高在哪?》之后,发现我给自己埋了一个大坑。因为这一篇文章,很多朋友都向我表达了同一种困惑,就是怎样才能提高情商。 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

  • 的确,无恶便是善。人要做到无恶已经很难。但如果还能行善,做一个好人,那本身就已经是自己的一份财富。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菜根谭》

    第二卷: (三十一)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原文: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译文: 怨恨会由于行善而更加明显,可见行善并不...

  • 我很赞同作者的思想,也很赞赏作者的这种思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纳自己、接纳他人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纠结于自我成长的烦恼,纠结于与他人关系的烦恼,到最后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接纳自己,接纳他人,烦恼也逐渐消失,才达到一种无我无他的境界。但我们都明白,要做到很难,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既然我们理解了,那么不如就好好去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这种成长以及它带来的种种。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菜根谭》

    第二卷: (三十三)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原文: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译文: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而千方百计博取...

  • 120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菜根谭》

    第二卷: (三十四)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原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文: 做人的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

  • 喜欢那句,塑料花永不会凋谢,枯萎,因为它从未生长过。是的,我们既然享受着生命的可贵,也要学会接受生命的可悲。人要知道自己的使命,发出光和热,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黑暗,才能去珍惜光明。走在光明中,就不要害怕黑暗的阴影一路跟随。

    此心安处即故乡

    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一 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一) 最近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心累。 我们的心为何会累? 心之所以会累,大约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捆绑了自己。...

  • 跳脱出自身的局限来看世界,观人生,生与死,都只是一个表象。或许意义就在于存在,当下每一个时刻,每个呼吸之间,都有无限意义。

    此心安处即故乡 之三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 “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绝笔。大师“悲”什么?“欣”什么呢?往生西方是欣,涅磐入寂,成就正觉,岂非最可欣之...

  •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和思考。

    如何脱离心理上自我抑制与隔离的状态?

    生活本来就是一场修行,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上的小问题,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多人会有心理上自我抑制情结伴随隔离的状态...

  • 格物致知

    解义“心即理”

    我们从《大学》里读到的是著名的“八条目”,原文之中可以找寻到这一句“欲望正其心者,必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用白话文翻译了便是这一个意思:想要做到内心端正...

  • 我觉得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是为了让自己意识到每一天的珍贵,意识到身边的人总会离去,要珍惜每个当下;而把每一个今天都当做永生来活,是让自己相信我可以把握每一个当下,要怀着希望和阳光来生活。两种观念,适用于不同心态的人。

    彼得·蒂尔:把每天都当成你会永生一样活

    近日,彼得·蒂尔在美国汉密尔顿学院做毕业致辞演讲时,对“把每天都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活”这句被人们奉为真理的老话提出质疑。他说,反其道理解这句话是最好的方式,即“把每天都当成...

  • 其实就是一种沉淀,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沉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你对每件事都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对自己的每个作为都愿意花时间去反思,才能逐渐达到这种通达的境界。

    成熟,是用理性,认识和驾驭命运

    【微思考】 这世界,没有人给成熟下过确切的定义。它经常被误解为“被岁月磨平了棱角”或者激情的退潮和青春的消逝。然而恰恰相反,成熟实际上是一种逐渐褪去成长烦恼之后的通达,它是一...

  •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与“致良知”、“心即理”并称为王阳明心学的三大纲领。王阳明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注:孔子和王阳明为两个完人,曾国藩为半个完...

  • 所以说父母养育孩子,肩上这个担子真的很重,启蒙教育真的是重中之重,决定了孩子将来是否能真正有作为,父母能否以身作则,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孩子,把最好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父母自身负责,无论多艰难,也一定要用心,用爱,去塑造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1、 前几天和朋友去一家自助餐厅吃饭。 中途的时候,邻桌来了两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带着两个六七岁的小朋友。 落座之后,大人对小朋友随意交代几句,便去挑选东西。可她们前脚刚走,两...

  • 专门查了资料,原来世故一直都是一个褒义,指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而圆滑则属中性词,可以指人处世圆通,但也带一点滑头的意味。有一个词可能才是大家经常会误解成世故的意思,市侩,就是很熟悉圆滑世故的人却偏偏以此只为自己谋利,实是利己主义。笔者举的例子很具有代表性,我们不必圆滑地力求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这样会让自己没有原则,也不会得到别人真正的支持,即使会有一部分人被得罪,但只需懂一些人情世故,就能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人不可太棱角分明,也不能一点棱角全无,不圆滑,懂世故。做到像古人所言,外圆内方,才是至上的做人处世之道。

    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似乎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凸显你的不合群。 当某一件事情触犯了你所坚守的原则底线或是道德认知时,你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却能云淡...

  • 要比就跟自己比。比未来的自己,不要停止追求,不要停止进步;比过去的自己,名利已经值得给自己一个交代,知足才能收获幸福。

    中国人的撕扯人生:一边是上流,一边是逐流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描写了一对年轻夫妻,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移居在云南的一个小镇,种菜、做饭、骑车、在月光下读书写字,恬静淡然的画面诗一般的美丽。我相信,这样的镜头会触...

  • 120
    “哲学是什么”——《看,这是哲学》

    文/阿唐胞苷 哲学,对于不太接触或初学者,会觉得深不可测、玄妙无用;对于初高中学过的人,大多会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但对于真正学好哲学或者哲学大家们,会觉得乐在其中,使命与...

  • 厚德载物

    伟人的胸怀都是被撑大的

    我先下个结论:一个人气量的大小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不知道各位对这个结论有什么看法,或有什么不同意见。大家可以在我们评论区和我分享下。 有些人会有疑惑说,这个结论无法做实验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