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物语_010b 能考上医学院的都是精英啊!
20180702共读第二十一周第一天昨天的段子,其实是在谈创新,我们参加培训时,有三个人被专家抽到发言谈启示。 一人说,创新即为继承, 一人说,上位的创新往往与生活基础或细节末端密切相关。 一人说,其实根本没有...
@蜉蝣物语_010b 能考上医学院的都是精英啊!
20180702共读第二十一周第一天昨天的段子,其实是在谈创新,我们参加培训时,有三个人被专家抽到发言谈启示。 一人说,创新即为继承, 一人说,上位的创新往往与生活基础或细节末端密切相关。 一人说,其实根本没有...
@荣成二实中 我们这么八卦,好吗?
20180702共读第二十一周第一天昨天的段子,其实是在谈创新,我们参加培训时,有三个人被专家抽到发言谈启示。 一人说,创新即为继承, 一人说,上位的创新往往与生活基础或细节末端密切相关。 一人说,其实根本没有...
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0702
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一个周写一篇比较大的文章呢?
改革嘛,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失败,一种成功。失败了,大不了我们再改回来。如果成功呢,该多令人欢欣鼓舞。
碎片化的写作有利于记录零碎的思想,但是时间好像被分到一块儿一块儿的。拿出一大块完整的时间,系统的写一篇,试一试如何?
20180702共读第二十一周第一天昨天的段子,其实是在谈创新,我们参加培训时,有三个人被专家抽到发言谈启示。 一人说,创新即为继承, 一人说,上位的创新往往与生活基础或细节末端密切相关。 一人说,其实根本没有...
读周国平有感
0638
在论教育的名言中,我特别喜欢这一句俏皮话: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爱因斯坦和怀特海都说过这个意思的话。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怀特海是大哲学家,两人都是智力活动的大师。凡智力活动的大师,正因为从自己身上亲知了智力活动的性质和规律,因此皆深通教育之真谛。他们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而教育的道理不过是他们自我教育的经验的举一反三罢了。
据我所见,没有一个大师是把知识当作教育的目标的。他们当然都是热爱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但是他们一致认定,在教育中有比知识重要得多、根本得多的东西,那个东西才是目标。
其实,不必大师,我们这些受过一定教育的普通人也能从自身经历中体会到这个道理。不妨回想一下,从小学到大学,学了这么多课本知识,现在仍记得的有多少?恐怕少得可怜,至少在全部内容中所占比例不会多。大致来说,能记住的东西不外乎两类,一是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兴趣因而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东西,二是后来因为不断重温而得到了巩固的东西。属于后者的,例如在生活和阅读中经常遇见的语言文字,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事实正是这样:任何具体的知识,倘若不用,是很容易忘记的,倘若需要,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而用得多了,记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0180630共读第二十周第六天2018上半年的最后一天, 转眼即逝! 听说你要干些大事, 那么现在可以开始了, 下半年正是干大事的好时节!
@一一_ca23 罗杰斯
20180629共读第二十周第五天今天早起读了不到一小时的书,因为趴在床上,所以状态不是很好。 前一天跟儿子许诺过,因此他很好奇,我有没有做到。硬撑着说自己读得不错,其实这一章有点浅显,并无多大收获。 明日继...
甜蜜的惩罚
0629
《自由学习》这本书的作者罗斯杰强调了好奇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阐述了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
请先允许我再陈述一遍这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英国有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对动物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怎么长的。终于有一天,好奇心促使他将学校校长心爱的小狗杀了看个究竟。为此,校长当然要惩罚他,不过校长既没有大发雷霆,大打出手,也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传来家长发泄一通,责令赔款道歉,更没有满口“开除,开除”不容商量,这样的校长并不少见,而是要求麦克劳德解剖小狗后,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他愉快地接受了惩罚,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两幅图现在收藏于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麦克劳德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
做老师的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那么面对学生偶尔犯下的“错误”,我们的惩罚是否也能像这位校长一样,充满了智慧呢?
20180629共读第二十周第五天今天早起读了不到一小时的书,因为趴在床上,所以状态不是很好。 前一天跟儿子许诺过,因此他很好奇,我有没有做到。硬撑着说自己读得不错,其实这一章有点浅显,并无多大收获。 明日继...
帮学生找到群体归属感
0628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类不会安于底层的需求,较低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往高处发展。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之后就想被爱,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这是人类共同的特质。
20180628共读第二十周第四天相比教育叙事,我更喜欢这样的文字, 虽然少些情趣,但直击思维! 在作者看来,阅读分为消遣式阅读、增加资讯式阅读、增进理解式阅读。 知道并不等于理解,现代多媒体的碎片式阅读,只...
班杜拉
0627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20180627共读二十周第三天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坚守,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动容, 平凡岗位上,日常生活中, 那些纯净的心灵,那些执着的奉献, 真的让人汗颜! 向普通而又执着的人们致敬! 这样的活动,真的是涤荡...
我还能记住书名吗?
0625
我发现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这个发现,令我感到沮丧,进而深深恐惧,老年痴呆来得这么早吗?
好好想想最近看过的这些书,连想起书名都觉得费劲。
窦桂梅老师写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内容主要是写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和体会。我的感想是,要有教育尊严,必须自己做到专业精深。
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主要写的是老师要有一颗童心,有爱心,真正的投入教育事业。
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提倡老师要广泛的阅读,这阅读包括读书,看电影儿,读生活。
肖培东的《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语文课堂要不繁华,要接地气儿,浅到根基里,浅就会从尘埃中开出花。
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教育是需要自我救赎和自我突围的。每个人的路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有的路适合你走,有的路不适合你走,要从荆棘中踩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还有几本外国书,看了一眼,当时记得名字,过后名字也忘了。我发现我的记忆力,只能一声叹息了。
据说有人有脸盲症,记不得别人的脸,我可能对名字,也比较盲,书名记不住,外国作者的名儿,那就更是别想记住了。
20180625共读第二十周第一天艾玛呀, 终于讲完了, 别的不说,正好一个半小时, 这是我有生以来, 时间把握最好的一次! 吹了我们读写团队, 吹了心理健康团队, 吹了学校的正能量, 吹了领导的凝聚力, 吹...
@一一_ca23 内心的小自卑。😂
20180621共读第十九周第四天网络又出流行词, “积极废人”, 描绘一众人, 简直太贴切不过了! 喜欢给自己设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 精神上积极乐观,却缺乏行动的本能! 一旦没坚持下去,就会对自己的倦怠...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0623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节,更新发展,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20180623共读第十九周第六天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一宿未睡, 坑还没填一半! 鄙视自己的不果断! 教育,在创新中深化, 我也要在自虐中求活!
语文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0622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0180622共读第十九周第五天今天嘚瑟大发了, 差点又忘发链接! ^_^ o(∩_∩)o 播报第一条喜讯 在刚刚结束的荣成威海两级教学能手及威海学科带头人的评比中,我们第二实验中学以绝对性的优势,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