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峰,河南省原阳县齐街镇中心学校教师。经常散步、下棋,有时打球、读书,偶而写些自己喜欢的文字。生活随意而充实,简单且愉快。
![240](https://cdn2.jianshu.io/assets/default_avatar/8-a356878e44b45ab268a3b0bbaaadeeb7.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
IP属地:河南
把你的打碱发到朋友圈好评如潮,文字干净,真情实感,没有技巧是最好的技巧
打碱的时光我太小,没有多少记忆,只记得爷爷父辈们多是年青力壮的年纪,在东北风的地里,烧一口两米周长的大锅,有一个小孩子深般。烧锅的人个个黑衣,腰里扎个草绳、或者布条,是为了抵抗寒冷的冬,面有菜色,袖手缩颈围观。锅底的火苗扑出锅沿,锅边滋滋啦啦的冒小白泡。烧出的碱晶莹剔透如玉石,都拿去卖钱了,余下的碱水,放在后院三爷土屋边的空地上,吃时候就舀一碗。
作者把打碱的苦与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没有阅历是体会不到作者所写这种过程和感受。
给你个赞
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那厚重而沉淀的人生历程,那艰辛而劳累地打碱生计,呈现出一幅生动地受活画卷,朴实的文笔将其尽情感渲染。比所谓的“鸡汤”,“美文”等等更加真实感人。
文笔细腻而又生动的描写了黄河岸边老一辈的扫碱生活,很有莫言的风格。大赞👍
现在的人吃碱都是到超市买的碱面,过去都是吃的土碱。碱面是工业制品,土碱是人工生产的。一是成本也太高,二做时候太辛苦,所以就没有人做了。也因为做土碱太辛苦,就把做土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