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金句频出,概言成事之要素以人和为重。孟子道:治国用兵不外天时、地利、人和三事。但三事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为何?三里之小城,合外城共七里,虽外援已绝,被团团包围...
子路君子死,冠不免。那时的士人,确实将礼看得重于生命。
有点意思,礼仪在古代很重视。可惜到现在太少了。如果现在整出这么一出,这矛盾怕是都化解不了了。
本章言孟子以道自重,不肯就齐宣王非礼之请。 一天,孟子准备起身去朝见齐宣王,恰巧齐宣王来召孟子觐见的使臣到了。孟子当时是齐宣王的老师,并未委身为臣子。按当时的礼仪,老师可以主...
辩证的思维,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将之运用得炉火纯青。陈臻显然还差了点辩证法的思维能力,不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章借礼金的辞受阐述君子的财货观和气节。这一天,弟子陈臻向孟子发起了一场辩诘,他问:前天夫子在齐国的时候,宣王馈赠兼金百镒[yì]您不接受。但在宋国,七十镒的馈赠您接受了,在...
《论语·宪问》 【原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 子张说:“《尚书》上说...
阳明先生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工夫,比如致良知的工夫、诚意的工夫,是说在达到良知无暇的理想状态前,我们需要狠下工夫磨练砥砺,事上磨,才能有功夫,面对外境才不至于倾倒。这和逻辑...
一、为什么要体认私欲 私欲即人欲,为学工夫就是体认私欲或人欲的工夫,判别自己所行所思是否符合天理,然后实行存天理去人欲的工夫。 在下工夫的过程中,良知越来越晶莹无暇,就像宝镜...
提纲 1、梁惠王的需求是什么 2、孟子说的仁义是什么 3、为什么不能以利为先 4、为什么见梁惠王被安排在《孟子》首章 【正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每次读到“寡人...
天下有大勇,有小勇,有大仁政,有小仁政,为人君者,需有清醒认识
宣王和孟子的对话继续深入,开始谈论到具体的外交事务上来,这是好现象。 先做下背景介绍。商国和葛国都是夏朝时的方国,商国君主汤后来灭夏建立殷商王朝,葛国是第一个被灭的方国,《梁...
不知是善是恶,我相信人是向善的,就像王阳明说的那个良知
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续上回,孟子所说行凶岁迁民之小惠不如行王道,宜罪己不宜罪岁凶在梁惠王心中有所触动,于是虚心向孟子请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