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德国,是在40、50年代的法国兴起发展的。 存在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把人的存在,即人的个体的存在,作为哲学研究的首要对象。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的...
存在主义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德国,是在40、50年代的法国兴起发展的。 存在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把人的存在,即人的个体的存在,作为哲学研究的首要对象。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的...
叔本华同意康德的观点,认为人类只是生活在现象世界中。 对于叔本华来说,现象世界只是幻觉,人类永远被意志操控着,意志引导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意志是一种完全无目的的原动力...
1.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2.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3.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
今天,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虽然不长,但其中的生存哲学值得反复品味。 一、【我读:金句摘抄】 1. 生活就像是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但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我看过很多“抑郁向”的文学作品,也看过很多动画,Rick&Morty算是近两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了。 R&M的画面乍一看很让人失望,除了色彩稍微鲜艳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海灵格谈“生命的意义” 1、关于 “生命的意义” 这个问题带着一个前提假设,就是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来自生命的贡献。我的想法是,生命诞生的事实便有其意义与价值,而不是为...
本文大约5900字,赶时间的可以直接跳到文末看总结。 二元论者接受非物质的灵魂的存在,物理主义者则否认灵魂的存在,坚持认为人只是肉体。(两种观点的含义见《死亡哲学》:死亡之前...
存在主义心理基本理论 人的存在:指人的整体,难以用语言描绘。萨特: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自由选择以突破既定自我,实现新的可能的过程。“人除了他自...
《遮蔽的天空》是作家保罗·鲍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小说,是三本存在主义文学经典之一,也入选了《时代周刊》评选的1923年以来最伟大的100部英语小说。 故事讲述的是美国人波特...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其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深刻指出,“负责任乃人类存在之本质”;英国心理学家Emmy van Deurzen同样指出,“人要为自己负责”。负...
尼采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看到事情的本质:客观的事实真相可能根本不存在。他留下的一句著名断言:“没有事实,只有阐释”. 用一句话解释,就是“视角决定事实”。 在他看来,外部世...
悉达多离开了佛,独自走在路上。自从与佛话别后,他深刻认识到“我”的重要性。他反复思虑,感到过去那个沉迷于婆罗门、沉迷于苦行的悉达多已经死了,现在的悉达多思想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大赞 海德格尔艺术论存在主义哲学,吾加音乐之形,套用其论点以其无形的存在至无不及而胜之之境!若有偏离则归个人意志!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
这个系列是主题为「简明哲学小史」的读书笔记。含以下五篇—— 简明哲学小史 00 - 简介 简明哲学小史 01 - 古希腊时期至中世纪 简明哲学小史 02 -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
这是一本关于存在主义的思想指南。在封面上赫然印着这么一段话:“多数哲学家都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看得远不远,但只有存在主义哲学家关心你摔得疼不疼。”是的,存在主义是一种在一个人...
为什么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通过上一节的讨论,我们知道萨特从“存在就是虚无”出发,推出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结论。自由的命运意味着人总是可以有所选择,而且必须做出选择。自由选择,...
克尔凯郭尔、胡塞尔都是带有明显的主体性哲学的特征(唯心主义倾向),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则偏向于情境或身体域(唯物主义倾向),萨特同时带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想,所以其哲学从唯物主义倾向走向比较极端的主体性哲学
读书随记——存在主义-1知道“存在主义”这个词,其中是经过了一些波折的:最初是在李小琪借来了加缪的小说《异乡人》,里面白水般冷漠地叙事风格吸引了我, 即便是“我”杀人的那一幕,也冷静地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