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还是被史书和主流文学误导了,秦国变法表象上看是经济、政治、军事的改革。但内在其实是人文思想上的根本改变,六国当时也在变法,其变法要素与商鞅并没区别。
问题在于细节的把握以及对法治的理解上。
这就跟下围棋一样,规则与基本定式、套路、战法只要对围棋稍有了解都知道怎么下棋是‘最佳’的。然而棋手之间依然差距明显。
秦国变法不只是军功,是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的人一样的能封爵位。
秦国是‘不养闲人、不养废材’,只要为国家有奉献的人都可以论功行赏。
另一方面,秦国不只是大贵族没有特权,连王族都没有,王族除君王这个个体之外,连太子都要去历练。其它王族更是要用自身能力去保住爵位。
以上两点跟一个健康的企业管理无差,公司内的所有人没有差别待遇,一切凭绩效说话,就算老板的亲戚也得干活,否则就不要在公司待。
这些还只是表象,内在的核心是商鞅对法治的坚持,作为一个变法者深深的明白权利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所以他要设木立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对太子一案的惩罚也绝不手软,依法执行。
如果当时商鞅‘聪明点’,为自己考虑,凭他的智商完全能做到帮太子脱罪,不惩罚秦王族的公子虔,不得罪权利者,这是今天很多人的为官之道。
然而商鞅知道他这么做,秦国的变法就虚有其表,就跟六国一样,人在政在,人去政亡。
纵观后世变法,哪一个朝代不是这样?说到底就是对法治没有真正的坚持,变法当触碰到最顶层就戛然而止。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西方哲学鼻祖苏格拉底会那么‘死脑筋’,明明知道自己被陷害,还要坚持去伏法。
因为这是一个推行法治精神者人的坚持,法律的至高无上就在于一旦这条法令在推行中,那就必须去履行。
如果一遇到对自己不利,就不遵守,那这种法治没人信服。
![240](https://cdn2.jianshu.io/assets/default_avatar/3-9a2bcc21a5d89e21dafc73b39dc5f582.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
IP属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