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澳门
  • 无我执,自身本身的这个执念都要摒弃,何况外界这些执念?到底该如何在俗世修行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佛教的财富观之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转自:济群法师 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对于佛教徒来说,如何将学佛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或许很多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困扰。在多年弘法过程中,常常有信众就类似问题前来请教。我...

  • 仍未解惑。修行与追求财富不对立。可是,“追求”本身就染着执念,执执念修行,可得如来法?

    佛教的财富观之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转自:济群法师 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对于佛教徒来说,如何将学佛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或许很多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困扰。在多年弘法过程中,常常有信众就类似问题前来请教。我...

  • 出世倒是简单,迷惑少。入世修行,想在纷繁俗世中秉持一份喜乐恒常的心境都挺难了,再进一步求不净不垢、无真无假的境界。就更难了。讨生活赚钱和无我境从根本上就是对立冲突的。如何在这根本性的对立中既保持修行,又从容赚钱???可以不赚钱吗?活着就要吃喝,活着就有责任。除非舍弃一切,可舍弃一切来修佛,真是佛陀希望后人做的吗?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二:禁欲还是纵欲,重生还是重死,自利还是利他

    转自:济群法师 第三,禁欲还是纵欲 在讲座中,导师首先阐明了何为“欲”。欲即需求,佛教将之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其次是佛教如何看待欲望。从道德属性上,欲望可分为善、恶...

  • 针对新的重要性的第二点,以为解释得还是不够到位。作者讲说境由心造,举的例子,证明的只是附着在境上的感受、心情等等主观的东西,是由心而造。但是对于境本身由心造,却没有举出明证。而这恰恰是最被迷惑的地方。

    佛教怎么看世界之六、七:存在的本质及结说

    转自:济群法师 六、存在的本质 我们所看到和接触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实质呢?这也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们关心的问题。一般人总以为,我们所接触的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