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甘肃
  • 赤泥是水泥原料是个科普,也关联我一个驴游关注点。赤坭镇,我是在广州外环高速上看到这个招牌,然后就去了西边十几公里外的北江边大塘镇,还驴去了与清远交界处的乡村,看那里的红砖古居,想来那个红砖就是赤泥。地图查下,赤坭镇沿水道南下不远居然真有个广州水泥厂,现在还在用赤坭么?那个水道居然叫白泥水!白泥、赤泥,白江、淡水河,沙田那里有个河还真是咸水😄深圳经樟木头流入东江的石马河,一度居然是黑水,那是我们这群东江野泳族的天敌。去年过去看看,没那么黑了。深圳产业升级了。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

  • 黄丧岭。广府文化圈近水,近水才是最佳农田,能种稻。岭,那是劣质土地,只能用来种一些辅助农作物,岭之巅就是给上辈人留住的别墅。在广州第一次赴宴就是东莞庄,老城北之岭,后来学习了,东莞庄者,东莞人用来存旧人待运回东莞之处也。古代这几十公里还是个长距离,现在我每周都会骑车来个往返😁。广东教育学院宿舍区也有个岗,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以前也是用来存人的。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

  • @愚鹟不老 东莞古村以山水为界,读了您这篇文章,追索学习,才理解了。我那古居是北方平原,没有这个概念。鸦叫尾为什么会归属东正街,按山水就能理清楚了,人民公园那个湖,西向水道就上源自叫尾。这个鸦应该是鸭才对,那里是水之尾,鸭到那里就到尾了。一度我还开玩笑,我住东莞教委,现在证实,我那里还是属于堑头,是堑之高点,过去十米到下坡处才属教委流域。也就能理解罗一新村怎么会二面被围,那二面都是岭之顶,过去就是别人领地,不属罗沙。这个研究,起头是禾仓岭,几年前曾在那里一家公司呆过十几天,那天在沃尔玛门前等人,就趁空过去转转,查这个禾仓岭就找到了简书您这一文,开了个起点,探索东莞,莞城,地理文化。

    莞音袅袅︱旱灾之年,我差点淹死在水塘里

    童年时,岗贝围村前有一条村道,村道隔着一潭水塘,村民们喜欢在塘边浣衣洗物,闲聊家常。 水塘边有两处塘口,分布在村头和村尾,塘口均留有麻石、红砖及石块混砌而成的台阶,便于村民下...

  • 大致看,岗贝村的田,应该在时下东纵路南地王广场那里,东纵路以前应该有条水道,北面属罗沙,南面属岗贝。

    莞音袅袅︱旱灾之年,我差点淹死在水塘里

    童年时,岗贝围村前有一条村道,村道隔着一潭水塘,村民们喜欢在塘边浣衣洗物,闲聊家常。 水塘边有两处塘口,分布在村头和村尾,塘口均留有麻石、红砖及石块混砌而成的台阶,便于村民下...

  • 这个水塘就是时下的草塘?不对,应该是人民公园西半部那个烈士墓那里?是公司后来扩大了?看地图,草塘属市桥社区,不属岗贝。

    莞音袅袅︱旱灾之年,我差点淹死在水塘里

    童年时,岗贝围村前有一条村道,村道隔着一潭水塘,村民们喜欢在塘边浣衣洗物,闲聊家常。 水塘边有两处塘口,分布在村头和村尾,塘口均留有麻石、红砖及石块混砌而成的台阶,便于村民下...

  • 街资,北方叫商品粮。少年时住淮河系颍河边一个小镇,有个邻居大哥叫殿宝,他住在我们每天都要去的公厕旁边,我也时常去他家玩。殿宝刚结婚,有个场景记忆深刻:殿宝妈妈咒骂他儿媳妇,殿宝老婆,“乡里人”。乡里人,就是没有“街资”的农村户口。殿宝家是“街资”,只是最低端的街资,商品粮,叫“无业”,没有“工作”,不是正式工。他们那周边是街道搬运站居民区,大部分居民是搬运站的”正式工“。殿宝家摆地摊,卖西瓜,把整瓜切开一片片卖,西瓜“牙子”。

    莞音袅袅︱猴子!我们把猴子放出来了!

    童年时,我很是羡慕有着“街资”身份的同学。 什么叫“街资”呢? 东莞原本是个农业县,农民占了户籍的主流,但莞城镇(现在称城区)属城镇居民,他们是工人、是知识分子、是干部,或是...

  • 入粤第一站,岗贝市场。去年还去岗贝市场那里转了转,走到尽头也没找到能过去人民公园的通道。

    莞音袅袅︱孔雀没看到,我却差点死于蛇口了!

    我读小学时,喜欢往村尾去。 村尾可以进入人民公园,路径有两条,其一是挨着村子的一栋宿舍,宿舍有一扇小门,小门通常是虚掩着方便宿舍的居民出入的,同时也方便了我,这是条闹中带静的...

  • “它正吐着长长的信子”。信子,这和我淮埠系母语一样。白话与北方汉语同源,此为一证。

    莞音袅袅︱孔雀没看到,我却差点死于蛇口了!

    我读小学时,喜欢往村尾去。 村尾可以进入人民公园,路径有两条,其一是挨着村子的一栋宿舍,宿舍有一扇小门,小门通常是虚掩着方便宿舍的居民出入的,同时也方便了我,这是条闹中带静的...

  • 莳田,岗贝村的田,就是现在的草塘那里?

    莞音袅袅|狗狗藏在沙堆里了!

    引子:东莞是一片迷人的土地,无论是近代史上的虎门销烟,还是改革开放的现代史里,东莞都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 我生长在莞邑这片书写传奇的土地上,亲历东莞从美丽的鱼米之乡,蜕变成...

  • 东江樟木头古村那里野泳十几年,结论不少本地朋友,野泳圈子也多是本地人,听他们讲话,至今还是几乎一句听不懂。我也在广州生活,广州白话倒是能听个七八成。我一直纠结一件事:东莞-莞城,是同一种语言么?比如楼主那个岗贝村,应该主要是山地,草塘那里有一点沙地?东边罗沙似乎主要是沙地。岗贝和罗沙是同一语种,东莞话?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

  • 蚂蟥,这个叫法和淮河系相同。怎么对付它,记得也是小学一年级路上学到的,用手拍打,而不是拨。越拨它越往里钻。拍打,它就会退出来。

    莞音袅袅︱希望的田野

    我虽然祖辈都是农民,但到了1988年,东莞由县升格地级市后,凭借毗邻广深、遥望香港的优越地理条件,工业迅猛发展,耕地快速萎缩。仅一两年时间,我家已无田可耕了,那时我未满17岁...

  • 读了这篇文章,也理解了莞城周边那些岭、堑、坣怎么都被盖了房子,主要成份不是石头是赤泥。还曾在禾仓岭那里工作过十几天,那里已经没有岭,全是房子。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

  • 赤泥,原来是水泥原料,长知识了。花都赤泥镇,还是我未完成的一个驴游小目标。几个月前去三水北大塘镇,在那里往北驴游到清远边界地带,那里山村还有很多红砖房,我以为赤泥就是用来做红砖的。从广州过去大塘,路过赤泥镇。

    往事如烟,知福,惜福,幸福也。

    少年时代,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农民这个身份好像是一个烙印,即使洗脚上田三十余年了,这个烙印还深深的刻入到骨髓里,剔也剔不掉。 后来,我为什么没有做农民呢?不是我不做,而是...

  • 120
    莞音袅袅|狗狗藏在沙堆里了!

    引子:东莞是一片迷人的土地,无论是近代史上的虎门销烟,还是改革开放的现代史里,东莞都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 我生长在莞邑这片书写传奇的土地上,亲历东莞从美丽的鱼米之乡,蜕变成...

  • 关于东莞历史地理,我这个新莞人倒有个可以吹水的:麻(茅)洲,我是不多几个去过麻洲的,野泳,从樟木头古村码头顺潮下去,涨潮回来。请教过一个樟村本地野泳朋友,麻洲属于梨川,不同于大王洲。大王洲属樟村。另,我是来自北方淮河滩的移民,也比较容易理解东江水道争斗文化:在水边垒石头保护自己领地(如樟村古村,现在我们的野泳码头)不被水流侵蚀、间接与对岸争取领地(这边水被石壁阻挡,水流就会转向侵蚀对岸,如今我们那8字型24小时闭环野泳水道就是这么形成的)。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

  • 地图上看到禾仓岭,必应搜索到这篇文章,才注了简书。入莞第一站就是现东城医院边上那个楼,当年应是东城,附城,办公楼。去的第一个市场就是岗贝市场,至今还记得在市场早餐,一个手臂骨头细到比胖子手指粗不到哪去的靓仔,大概是什么保健品吃太多了吧。在草塘那里住了几个月,就迁到了现在的地方,育兴路,边上几米远就是东城与莞城交界的地标。当年没注意到这个。一度,我以为这里是堑头,后来感觉会不会是鸦叫尾?归属教委,那不是升级了。这几天研究了莞城东历史和地理,才算理清了:研究东莞地理文化,当以水为本。岗贝是岗,现属东城;边上,现在是边上,当年可是隔一个岭,就是罗沙。罗沙,这个沙就是人民公园那个水边沙地,水南边。以沙为中心,罗沙领地覆盖了沙周边的岭。昨晚考察罗沙罗一新村,它的东南两边被围死,一度感到很震惊。后面悟了东莞以水为本的地理文化,就明白了:那东南两边就岭的边缘,过去就是他人领地。
    同样的逻辑,也就理解了鸦叫尾怎么会属于东正社区:人民公园那个晓湖,往东,在如今的学院路北,本是一条水道,那条水道一路往东,直到鸦叫尾----鸦就到那里,再往东就没有水了---水道南面是罗沙区域,北面是堑头的坡,过了顶是堑头,顶与水道这条狭窄边线,本就是东正延水边北延的部分。
    理工学院那里当年也是叫尾-教委属地吧,都给了学校,也是名符其实。
    研究东莞历史文化新手,慢慢学习。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

  • 120
    莞音袅袅︱禾仓岭记事

    岗贝围是个小村庄,耕地在我童年时并不自足,务农是村民的正活,锄运红泥是村民的附业。 岗贝围附近有座山,名黄丧岭,这个名称在我小时候一直被附近的东莞人口口相传地称呼着,山如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