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问得这些事似乎简单些。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并不是说读书、接客,好色、好货之时能够专心至致,而是做这些事时要一直用天理来主,否则就成了逐物了。就是不知这“日间工夫觉纷扰,...
![240](https://cdn2.jianshu.io/assets/default_avatar/11-4d7c6ca89f439111aff57b23be1c73ba.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
陆澄问得这些事似乎简单些。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并不是说读书、接客,好色、好货之时能够专心至致,而是做这些事时要一直用天理来主,否则就成了逐物了。就是不知这“日间工夫觉纷扰,...
这些我何时能悟得出,佩服👍
《传习录》学习第三天(徐爱录3)2017年7月23日 周日 今天的内容学的好艰难! 1.“博文”就是“约礼”的功夫。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
2017年7月23日 周日 今天的内容学的好艰难! 1.“博文”就是“约礼”的功夫。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
昨日,学友对“知至善即知格物矣”发表理解:要从物是什么来切入。心学中,物是意之动,是“心”的映照之像。因此,格物其实是格心,格的自己的心,“行”的越多,心产生的物就越多,格物...
文/运动&健身主编墨小虎 7月初,听说简书在招纳专题主编。本着对简书的热爱和对编辑工作的热情,我提交了报名表。 不久,收到通知参加了网上面试。等待数日后还是如我所愿,我成功地...
谈谈对“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理解。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中庸》里说的未发,是一颗没有物欲遮蔽的心,像一...
领教
传习录之徐爱录读后感二20170722真的不敢再说什么读后感,但愿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吧。 先生说:至善,是自己的心纯然天理,达到极点就行,不用向外到事物上去寻求。但这格物不是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思考和辨别求索吗?怎么...
我理解的知行合一 关于知行合一,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也可以理解为知道跟做到之间的关系。这么理解没问题,能够沿着这样的理解去修行,也会有极大的收获。我们的就是这么被教育长大...
确实见了功夫
如果心不接受,是做不到的修身为己任的人,大多数达不到六组那般顿悟的成就,困知勉行、学之利行、生知安行,这几种情况,我们大多数小根小器之人都在困知勉行这一层,遇到痛苦,方知修身脱苦,这也是为什么说痛苦...
修身为己任的人,大多数达不到六组那般顿悟的成就,困知勉行、学之利行、生知安行,这几种情况,我们大多数小根小器之人都在困知勉行这一层,遇到痛苦,方知修身脱苦,这也是为什么说痛苦...
真的不敢再说什么读后感,但愿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吧。 先生说:至善,是自己的心纯然天理,达到极点就行,不用向外到事物上去寻求。但这格物不是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思考和辨别求索吗?怎么...
原来对于王阳明只是道听途说,也知有“知行合一”之说。诓以为,知行合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罢了,幼稚得不行,也不知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哲学上的造诣到底是处于何等位置。此次能与各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