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文学写作》——观察、感受与读写

    从事文学写作,离不开观察生活。正如鲁迅所说:“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任何作品的内容,都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丰富感受。如果对社会生活缺乏关注,对世态百象了解不多,...

  • 中国教育的双重困境——《中国新教育风暴》

    当前,我国精英教育造成的许多学生厌学状况尚未缓解,世界性的生产力换代和经济变迁的巨大压力又到来。我国教育实际上埋伏着双重困境。 在这双重困境中,一是要纠正精英教育给许多学...

  • 不知

    我们很多人,惧于说“不知”。上学时,老师教过的题,问学生会了没,只有会了或保持沉默这两种反应;考试过后,如果成绩不好,不敢对父母说没学会,只会找借口说没有认真读题,自己一时...

  • 你单身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逢年过节,回到家里,被催婚是必然的事情,因此,更多的年轻人过年都不愿意回家。 为什么不结婚呢?有人说,找不到好男人或好女人;有人说,...

  • 120
    你被生活抛弃了吗?

    你是否常常感觉,自己游离在生活之外?你是否偶尔会回想过去,发现自己的生活仍然滞留在7年前?你是否感觉身边的所有人,都跟随时间的脚步往前走,而只有自己,恍惚认为仍坐在学校的教...

  • 120
    《文心》——关于鉴赏

    “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不论看文章或看绘画,要到了“视”的境界,才够得上称“鉴赏”。 鉴赏的本体是“我”,我们应把这“我”...

  • 120
    《文心》——关于习作创作与应用

    应用之作、习作、创作的区别:应用之作,如写书信,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习作,如写作文,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创作,是将来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写出文艺作品。 创作...

  • 120
    《文心》——关于文学史

    要先接触了文学作品,然后阅读文学史才有用处。 要读历代的代表作品,就要体会作品的“真味”,与其去求教文学史,还不如去求教比较好的选本。比如说:如果是诗的话,就可以读沈归愚...

  • 120
    《文心》——关于修辞

    修辞:修的意思是调整,辞的意思是语言,那么,修辞的意思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修辞学,是述说依照意思调整语言的一般现象的一种学问。 消极修辞:说的东...

  • 120
    《文心》读书笔记(十)

    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值得写读书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只着眼于字或词,大的着眼于一件事。例如,某字的几种...

  • 《文心》读书笔记(九)

    诗包括的东西很多,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 新体诗和散文的区别:诗是最精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印象;普通的散文没有那么精粹,篇幅多,“诗的意境”差一点。 作新...

  • 《文心》读书笔记(八)

    词一名长短句,和诗不一样,一首之中每句字数有长有短。除极短的小词外,每首都分为上下两截,叫作“上阙”、“下阙”。某句应该有几字,因曲调而不同。 词以表现境界或书写感情为主...

  • 《文心》读书笔记(七)

    字的奇偶:中国的文字,有一个特性,是宜于偶数结合的。 句子排列: 一篇文字之中,如果许多句子都是构造差不多的,读起来就嫌平板不调和了。句子末尾的作结,不知变化,读起来就不...

  • 《文心》读书笔记(六)

    作小说大概和编戏剧差不多,都是先规定场面。此外,还得留意时令、自然景物、人事季节。小说里写一个人,就得有一个人物的性格。 叙事文,是根据实事写成的东西,比如报纸的记事、历...

  • 人需要激励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幼儿园时,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或一颗糖;小学时,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会给他发奖状;中学时,对成绩优异...

  • 《文心》读书笔记(五)

    现代人写字,一般有四项标准:迅速、准确、匀整、合式。 文章的好坏,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1、文法上有无毛病;2、用词适当与否;3、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词汇是因了...

  • 120
    《文心》读书笔记(四)

    读书与作文是两回事,应当分别看待。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

  • 《文心》读书笔记(三)

    诗之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辞藻的修饰。 作文一般的毛病:用词、用语不适当;意义的缺略的累赘;意义不连贯,欠照应。要避免此类毛病,就需要...

  • 《文心》读书笔记(二)

    我们都读过陶渊明的诗集,《归园田居》其三,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