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题目叫《这个助理得罪全世界,为何老板还要保她?》,出自当初拿这件事向我请教的同学的原话。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当时那种不解、不甘、不平的复杂情绪,而且故事中的助理确实在那家公司里做了不少让员工们不快的事,因此我觉得用它作为标题没什么不妥的。这个案例的讨论在我的微博课上持续了一周,其后我们还顺带把话题引申到『助理』这个工作岗位,又讨论了一周。其后,那位提问的同学对我说:在这个微博课堂上,他学到了很多,开始使用更全面更客观更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公司中发生的种种变化了。
显然,助理是否做了得罪全世界的事并不是重点,『如何理解公司在人员任用上的决策、如何在变迁的职场环境中举重若轻处之泰然』才是本文的重点。但是,很明显,某些人并没有耐性和理性把本文读完,甚至有人光看题目就妄自推断呱呱乱叫,这种浮躁和浅薄之辈是我在微博那种堪称杂乱的公众平台也未曾遇过的。
这篇文章是长了一点儿,其实故事本身并不长,大部分内容是微博课上多位同学的发言。它们都是一字一句地打在我的微博评论栏里面的。微博的评论限制字数,而他们的评论有骨有肉有见地,可想而知他们具有怎样的职场经验、洞察能力和分享精神。在他们的评论之后,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也给出了几个意见,它们分别是:
一、为什么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比能力更重要?
二、没有准确的岗位分析就把人招进公司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为啥有的上司喜欢任用能力欠佳的员工?
从一件有争议的事件上找到重点、看到本质、摸到规律,才是一个知识份子应该具有的思辨能力。
IP属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