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上,我倒是有从善如流的习性。偶尔听得文友说刘心武的《也曾隔窗窥新月》多好多好,就无法放过了。 说是散文,更似一系列作者当年做编辑时与文坛名人约稿的来往手札与记忆。那时的经...
文学上,我倒是有从善如流的习性。偶尔听得文友说刘心武的《也曾隔窗窥新月》多好多好,就无法放过了。 说是散文,更似一系列作者当年做编辑时与文坛名人约稿的来往手札与记忆。那时的经...
秋天的菠菜冬天吃。却其实,是谐音梗下的误读。 赵本山的小品里有一个经典片段:秋天里悄悄给心爱的人送一把菠菜。于是就赋予了成语"暗送秋波"的新解。 今时,那小品已经远去,却脑海...
偶然看到文友为一本书的推介文章。感觉还行,就决定买上一本。 按照惯例,把书名微信给了一位小同事,由他完成余下的网购操作。随后,同事反馈回来了信息。只是这信息与往常的路数大不同...
教学相长,是师生的基本关系么?孔子,是古中国的第一任老师么?私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中西方文化教育的根本差异有哪些?《大学》是什么大学? 尽可能地找些相关联的词条,以举一反三,...
一一记明代廉吏姚诚立 "姚诚立,山西安邑人,进士,如松之孙。万历二十九年(1601)来令洋。慈祥恺悌,正直公廉,建尊经阁,创蔡伦祠,刊《谕洋民家训》,著《作民要诀》,德惠所征...
数年前,在村里置了一座新院,后来发现最大的益处,只在于收留了一池止水般的宁静。 刚落成时的心劲在时光的渐渐中散去。如今该只有我这个老年加闲人,隔三差五地回去一趟。一来打扫打扫...
家里的学生在放学的路上买了两只螃蟹,一大一小。大者硕壮,孔武有力,小的幼稚,盈盈可人。却此刻,它们各居一小塑料盒中,如蹲水牢。可是前世犯了什么罪么? 奈何,小孩有小孩的世界观...
在杜家村,除了残损、孤单的姚家绣楼本身,其他口传,或者刻碑、纸质的信息都十分稀缺。 比如,既然是姚家绣楼,就当有绣楼的主人呀,姚家大姑娘、二姑娘,甚至三小姐,遗憾的是至今却不...
二哥的二娃的大女儿,要过一个有仪式感的十二岁生日。绕吧?三爷,我必当参加。 看,三代女,都忽然长大长高了,自然心是欣喜的。欣喜之余,又有点小伤感:伤感孩子必得争脱怀抱,必得开...
在运城的文化圈里,"王西兰"三个字,更像一个热络的文学词条,常常闪现于报刊,和人们的口语中,海量点击。 只是对于文人墨客之属,我惯常抱之以敬而远之的态度。一来,觉得对文学的痴...
走心?择出这个词,定睛去看,才发现确有点意思:走神、分心,或者用心、上心。相反而相成。 如果说吃喝拉撒,这些寻常事"走"的是消化道,口福满满,亦或消化不良。与胃肠道相比,走心...
查一篇关于风陵渡的文章,查文章的作者"苏炜",串出了这本《天涯晚笛》。 书读得新奇又劲道,对我这个民国粉丝来说,真是误打误撞的收获。 那时的民国人,也许并未觉得多么"非常",...
一则。读王振川的"超散文",说花盆里偶尔冒出一种植物,手机"扫"了一下,叫薯蓣。 薯蓣不就是山药吗? 但"薯蓣",犯了两位皇帝的名讳。唐时因李豫,它改名薯药。宋时因赵曙,再改...
外科诊室的对面是曲主任的中医专家工作站。偶尔得空串串门,可见其一面墙上挂着精致的"梅兰竹菊"四框小条幅,每幅里都诗画兼备,看上去也有些年头了。 问谁画谁写,也许是有过回答的,...
万幸从暑热中醒过来,却发现自己已归如了有闲阶级,独自倚栏秋风里,闲人一枚。 浅秋,薄念,闲人。无趣可讨,便自设一个题目,如思想里的自我玩弄:设若要描写一个女性之貌美,怎样遣词...
暑期的热,交到秋天的手里,也只是余热了。 最热的时候,好像还伴着全国各地掀起的"文旅"之热。而今,不知"文旅"为何物的人,恐怕不多了。前些天,带着孙孙去山东威海打卡,算是对文...
那日,一小伙来就诊,身体倒没啥大问题,只那胳膊上的"盘龙"纹身甚是刺眼。 就多聊了几句:挺帅的小伙,怎么把胳膊弄成这样了? 噢,我是干这行的,就弄了。 哦,纹身的!生意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