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情商主要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一种是调节自身的情绪(对自身情绪的驾驭能力,你无法成为心态的主人,必定会成为情绪的奴隶),还有一种和外人交往的态度(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说白了,一种是对内的,一种是对外的。
用佛教中的说法:无我(对内)和慈悲心(对外)
无我,把自己当别人
慈悲心,把别人当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太执着于“我”这个概念。
比如:别人骂我了,所以我很生气。别人踩我,没有道歉,我也会很生气。
为什么生气,是因为太过于执着于“我”,如果对方骂的是别人,是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或者是踩陌生人的脚,并且没有道歉,我们不会有太多的愤怒情绪。
所以,如果能达到“无我”状态,生活上遇到任何不好的事,都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遇到的这些事,可能会减少自身的负面情绪。
“无我”,不执着于”我“。很多时候,人们常说都是他惹“我”生气了,所以“我”不高兴。
都是太过于执着于“我”了。
跳出“我”这个概念,达到“无我”,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喜怒哀乐,就不会太过于执着。
太高兴了、兴奋过头了,有可能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同样太悲伤了(也可能抑郁)。
但一旦能达到“无我”就不会太高兴或太悲伤“,就能达到”平常心“的境界
把自己当别人,就是”无我“,”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而把别人当自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理解,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一旦觉得自己是对的,太过于”执着“自己的观点、看法,就会觉得对方是错的;从而产生矛盾。但如果”不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而是去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就会善解人意,理解对方,就会有”慈悲心“
很多时候,我们”恨“对方、反感对方,都是主观因素,站在自身的立场看待问题,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就不会有太多怨恨和不理解了。
所以,最后要说的就是:佛法中:无我、平常心、把自己当别人(调整自身内部情绪)
慈悲心,把别人当自己(与外人交往的态度,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