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7.2

    能大能小,万事了了。 能收能放,扶摇直上。

  • 20170408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 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 20170405 3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与你不认可的世界握手言和。

  • 20170405 2

    你捍卫观点,还是捍卫尊严,还是捍卫不断探寻规律的好奇心?

  • 20170405

    你以为对面走来的是一个人吗?不是的,那是一整套的认识世界和反应的方式。

  • 20170326

    恩宜先淡后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先严后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菜根谭》

  • 20170324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 20170323

    故乡,是个从来不曾离开,却也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 咪蒙昨天发文谈房价,她那月薪五万的助理编辑黄小污毛衣都起球了,抠的和月薪500差不多。咪蒙说她想让她每个员工都有能力在北京买上房子,实际她一年几千万收入,自己在北京买套房子都得掂量掂量。

    当理想碰上面包时,不填饱肚子的理想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我见过太多自命清高的理想主义者,对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屑一顾,不去反思自身竞争力的不足,反而拿道德说事,拿价值观说事,把错误都归咎给自身以外,可是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真的高尚吗?

    崔永元成名后重走长征路,王宝强挣钱后给家乡修路,咪蒙近期的文章三观也不再偏激,说明什么?只有给自己打下基础后离最初的理想才是最近的,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如果咪蒙和以前那样写文章,研究学术,研究文学,这种殉道除了能感动自己外,有几个人能听到她说了什么?现在的咪蒙不同,想正就正,想邪就邪,这不是理想实现又是什么?

    以前我给某个文学刊物投稿,一篇投入感情的几千字文章,来回修修改改,从下笔到投出去要两个星期,最后得到稿费150元,虽然谁都不缺这象征性的150元,可也从侧面反应出你投入的精力和所得的回报是否得到了尊重和认可。稿费还是小事,那个文学刊物自己都在勉强生存,销量少的可怜,你认真写的字基本没几个人看到,对写字人来说写的字没几个人看,那为什么还要投稿?为什么不去写上锁的日记?还有一次就用一天写了一篇通俗读物投给一个通俗刊物,还用这篇俗文参加了一个征文,这篇写起来毫不费力的文章前前后后带来近7000元的稿费,之后我就不得不反思意义两个字。理想难以割舍,诱惑还难以抗拒,最后我选择了折中的办法,有几年既不给文学刊物投稿,也不再写通俗类文本,既然钱才是核心问题,做些写作以外的事不是比写作来的更容易?

    所以我很理解咪蒙,她不是变糊涂了,而是看了太多世态炎凉,活明白了,她没脱衣服,也就无所谓失去底线,今年都在批她俗,谁敢保将来她的话经不住历史验证?和电商,和网红经济一样,新事物一出来,必然有保守思想加以阻拦抨击,可是当我们拿过去的观点审视和衡量新事物时,咪蒙们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引领潮流,左右话语权,最后哪一方被淘汰还真不一定,一旦我们坚持认为正确的观点被淘汰,这种观点还真未必是正确的。

    越来越感受到,最俗的,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能以旧换新,价值观念能不断改变,人的情趣格调,一个时代一个样。唯独财富,美食,帅哥美女,性,是永远不过时的,我还没发现谁天天和这些过不去,所以从这角度上说,咪蒙抓住了牛鼻子,不管她文字怎么俗,都能产生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理想当然重要,可为了坚持自己理想,而否定他人理想,没必要,有时候阻碍自己理想实现的,不是世俗,恰恰是自身的不开阔,不包容,让自己失去了用更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我自己。

  • 20170315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

个人介绍
天马行空,自言自语,流水账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