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西
  • 精神分析的设置

    内容主要出自南京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地面讲座 Patrick Guyomard 2024年1月 一个矛盾是来访者他来做精神分析,是他想面对真实的生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一...

  • 俄狄浦斯情结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探讨都是在潜意识层面的。 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 男孩有一个让其欲望的母亲,男孩将母亲作为其浪漫和性欲的对象,希望取代父亲的位置,并且和妈妈在一起。男孩害怕自己...

  • 儿童青少年手机上瘾讲座节选

    以下内容出自,2024年3月25日,沃尔夫-费迪达教授关于儿童青少年手机上瘾的现象学临床讲座节选,内容不连贯。 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特别容易受到疾病分类学表述变化的影响。我们在...

  • 镜子阶段之婴儿在母亲的目光中认出自己

    内容主要出自南京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地面讲座 Patrick Guyomard 2024年1月 拉康在《镜子阶段》这篇文章当中所描述的一个情景:孩子在镜中看着自己,认出自...

  • 嫉妒与嫉羡

    内容主要出自南京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地面讲座 Patrick Guyomard 2024年1月 嫉妒与嫉羡的区别: 嫉妒是一种超越,嫉妒当然会带来一种敌意,但是这种敌意是...

  • 补充: 如果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有太多理想的重量,那么这种太强的理想,会适得其反,这个太大的东西会压垮他,把他碾碎,贬低他的价值,反而就寻找不到他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在临床中,永远都要具体的考虑和讨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帮他树立,但是又不能够太多,太强烈,最后的方向是要朝向让他自己能够寻找到合适的话语和他自己的生活。

    弗洛伊德的《论自恋:一篇导论》笔记——自我理想与理想自我,自体—客体

    P203 “个体的自恋被替换并现身于这个新的理想自我,而这个理想自我正如婴儿期自我,觉得自己拥有所有宝贵的完美特质。从力比多角度出发,人也再度显示出对曾经拥有过的满足感的无法...

  • 依赖与信任

    内容主要出自南京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地面讲座 Patrick Guyomard 人类是诞生于一个早产的条件当中的,这既是人类的一个独特性,一个好像看似缺陷的东西,但它也是...

  • 主体与自我

    内容主要出自南京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地面讲座 Patrick Guyomard Ich 翻译成“主体我”,它包括了主体和自我。 Ego 它更多是指个体,相当于“被言说的主...

  • 形象的认同与语言的认同

    作为形象的自我被辨认出,但是这个被作为形象的自我,完全不会等同于主体。在我们去认同这个形象的时候,它帮助我们认出自己,有一个一致性,但正因为他有一个确认,同时它也排除和丢弃了...

  • 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思

    正常文字部分摘录自《拉康十讲》(作者 严和来) 拉康认为,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的根本不足在与“意识的自我满足”。如果只是关注意识,那么主体将会被带入绝境。因为实际上在精神世界里起...

  •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

  • 2 精神病学的视角(摘录)

    拉康认为,精神病主要不是以生物病理或遗传病理的方式呈现,而是以主体人格的演变状态呈现的。 主体的经历(特别是早期经历)是精神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Verwerfung一词,弗洛...

  • 1.精神分析首先是实践(摘录)

    我们应该让理解成为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把问题先悬置,等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也许会有更多的理解。 一个概念可能含有全部的概念......一个概念,也就是一个切面,它本身就蕴含...

  • 弗洛伊德《论自恋:一篇导论》笔记——主体、原始自恋

    一个人一开始是自己爱着自己的,那么怎么爱上客体呢,要有一个新的精神活动。 P210 我们对于这个活动一无所知。然而,从逻辑上我们无法想象自我(或是自体)会在任何客体关系之前形...

  • 《精神分析引论》——关于“无意识”(2)

    P162 “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知识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在心理上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医生知道的和患者知道的不同,他们的知识不能发挥出相同的效应。如果医生将他的知识以告知的方式...

  • 弗洛伊德的《论自恋:一篇导论》笔记——自我理想与理想自我,自体—客体

    P203 “个体的自恋被替换并现身于这个新的理想自我,而这个理想自我正如婴儿期自我,觉得自己拥有所有宝贵的完美特质。从力比多角度出发,人也再度显示出对曾经拥有过的满足感的无法...

  • 《精神分析引论》笔记——关于“无意识”

    P160 “人们终究必须承认,在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中出现的这些观念和冲动,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来自何处......它们似乎是无比强大的天外来客,是混迹在芸芸众生中的神仙。这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