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南元善》【34.1】-【34.6】 节 背景简介:1526年,嘉靖五年丙戍,先生五十五岁,在浙江。是年,阳明先生有多篇与诸生论学文章。 《王文成公全集》年谱载:“大吉入觐...
《答南元善》【34.1】-【34.6】 节 背景简介:1526年,嘉靖五年丙戍,先生五十五岁,在浙江。是年,阳明先生有多篇与诸生论学文章。 《王文成公全集》年谱载:“大吉入觐...
《答友人问书》【33.1】-【33.4】 节 《答友人问书》是阳明先生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深刻阐述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他强调,“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
《答刘内重书》【30.1】-【30.4】 节 《答刘内重书》是王阳明对学生刘内重责善精进的一篇经典文章。当时阳明先生54岁,正因父丧居家守制,因此有了一段难得的时光,与弟子一...
《答周道通书》【29.1】-【29.7】 节 《答周道通书》是明代文学家王阳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传习录》。在这篇文章中,王阳明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体现...
《答顾东桥书》【32.9】-【32.15】 节 【32.9】原文: ——— 必要有行动来书云:“谓致知之功,将如何为温凊【wēn qìng】、如何为奉养,即是诚意,非别有所谓...
《答顾东桥书》【32.1】-【32.8】 节 《答顾东桥书》是明代文学家王阳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其收录在其著作《传习录》中。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诚意”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学者忽...
《黄以方录》【51.14】-【51.26】 节 【51.14】原文: ——— 什么是见性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
《黄以方录》【51.1】-【51.13】 节 《黄以方录》是明代文学家王阳明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传习录》。在这篇散文中,黄以方向王阳明提问,并记录了王阳明的回答。 具体...
《钱德洪录》【50.32】-【50.50】 节及钱德洪附记 【50.32】原文: ——— 感谢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的人渣先生曰:“‘烝烝乂,不格奸’,本注说象已进于义,不至大为...
《钱德洪录》【50.17】-【50.31】 节 【50.17】原文:——— 生死,全人类的问题问“夭寿不贰”。先生曰:“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
《钱德洪录》【50.1】-【50.16】 节 钱德洪(1496年—1574年),字洪甫,号绪山,浙江余姚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中乡试;嘉靖五年(1526年)中礼部试...
《黄省曾录》【49.1】-【49.12】 节 黄省曾:1490-1546,明代学者,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之弟。吴县(今苏州)人。先世为河南汝宁人。嘉靖十年(1531)以《诗...
《黄修易录》【48.1】-【48.10】 节 《黄修易录》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黄修易的传记,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他参与了...
《黄直录》【47.1】-【47.14】 节 黄直录是《传习录》中的一部分,由王阳明的学生黄直记录。具体地解说了王阳明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黄直:(公元1...
《陈九川录》【46.1】-【46.19】 节 陈九川(1494-1562),字惟浚,号竹亭,又号明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抚州府临川县人。明朝中期理学家、诗人。也是阳明心学江右学...
《薛侃录》【45.27】-【45.35】 节 【45.27】原文: ——— 尊孟贬荀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
《薛侃录》【45.13】-【45.26】 节 1、在《薛侃录》(上)里学习了四个字:“此心真切”,讲的是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功夫。2、看到老师批评孩子,观照到自己评价...
《薛侃录》【45.1】-【45.12】 节 薛侃(1486—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揭阳县龙溪都(广东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人。薛侃富有文才,明武宗正德...
《陆澄录》【44.51】-【44.74】 节 如果间断了要记录下闯进来的念头,不管这个念头好还是不好,说明我们已经能够观照到念头了,要不断的这样的练习,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观照...
《陆澄录》【44.26】-【44.50】 节 【44.26】原文:问:“孔子正名,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