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举国之力”的中国人,把体育成绩看做国家荣誉,为了升国旗、奏国歌,死在赛场上都在所不惜。当年有句口号叫“球运兴,国运兴”,把球运国运挂钩,巴西阿根廷一定不得了。 八十年...
![240](https://cdn2.jianshu.io/assets/default_avatar/11-4d7c6ca89f439111aff57b23be1c73ba.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1/w/240/h/240)
习惯了“举国之力”的中国人,把体育成绩看做国家荣誉,为了升国旗、奏国歌,死在赛场上都在所不惜。当年有句口号叫“球运兴,国运兴”,把球运国运挂钩,巴西阿根廷一定不得了。 八十年...
关注“ 老侯说事儿” 公众号 ——交响乐知识之二十二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和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几乎家喻户晓,它是中国最著名的交响乐曲。《梁祝》故事和旋律都来自中国本土...
友人相约,去云南餐馆小聚。吃啥呢?云南虽然小吃很多,大餐也不少,汉家餐、傣家饭、汽锅鸡、米线、菠萝饭,但是,我不假思索地说出:“大救驾”。 友人不明所以:“大救驾”是什么?好...
——交响乐知识之二十一 文:老侯 2018年,全世界纪念一战结束仪式在法国巴黎凯旋门前举行,大提琴家马友友现场演奏大提琴曲《巴赫能让我们团结起来》。 这位十八次获得格莱美奖的...
点击“ 行者手记” 关注公众号 ——交响乐知识之二十二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和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几乎家喻户晓,它是中国最著名的交响乐曲。《梁祝》故事和旋律都来自中国本...
点击“ 行者手记” 关注公众号 ——交响乐知识系列之二十 文/老侯 先看看上面诙谐幽默的表演。指挥这样安排,是想提醒人们注意这种最不起眼的乐器在乐队里的作用。 的确,无论是...
——交响乐知识之十八 老侯 看过动画片《龙猫》的人,都会喜欢上体态笨拙、心地善良的大龙猫,它的出场总是伴着一种深沉厚重的乐响,发出这种声音的是圆号。 圆号又称法国号,它由三部...
——交响乐知识之十九 老侯 《鲍来罗舞曲》,丹麦国家交响乐团演奏。 请看上面的视频,从开始乐段,小军鼓就全程为旋律伴奏,熟悉的鼓点,魔性的节奏,把你带入一个梦幻的境地。没有小...
——交响乐知识之十七 老侯 《新闻联播》开始曲。 这段旋律,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新闻联播》开始曲从1988年到今天,奏响了33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旋律,也是最熟悉的乐器音响...
点击“ 行者手记” 关注公众号 ——交响乐系列知识之十六 老侯 自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问世,它就成为各种乐器的斗技神曲。看过《海上钢琴师》的人,都会记得琴弦被弹...
铜管乐器的称谓来自于乐器的材质,它们通常都是由铜材制成。铜管乐器因为分贝过高,被称为乐队中的“大嗓门”,所以,铜管乐器的配备是乐队大小的一个标志。 铜管组从配器的角度来看,就...
——交响乐系列知识之十四 老侯 这是迪斯尼的《幻想曲2000》,这段音乐采用的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乐曲以单簧管独奏开始,奏出一个上升音阶,当音阶上升到最高音符时,一个放...
——交响乐知识之十三 老侯 演出前的调音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先注意听上面视频的前20秒。 如果你看过乐队排练,或者在演出前观察过乐队定音,就会注意到,都是由双簧管先吹出...
——交响乐知识之十二 老侯 交响乐由室内乐发展而来,而室内乐最早的乐器就是弦乐器。 弦乐组是交响乐队中人数最多,承担演奏任务最重的器乐组,是乐队的“骨干”,或着说“基础”。 ...
——交响乐知识之十一 老侯 常看交响乐演出的都知道指挥每次出场,登上指挥台之前,都会和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组紧邻指挥的提琴手握手,那是首席提琴。 其实,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也...
——交响乐知识之十 老侯 卡拉扬指挥《拉德茨基进行曲》。 音乐会上,乐队始终面向观众,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几乎全程背对观众,直到一曲结束,才会面向观众。 这就是指挥。 乐队在倾...
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结束,胜选的马克龙以总统身份亮相,乐队奏起“欧盟盟歌”。这旋律,对世界各国来说都不陌生,这是《欢乐颂》。 1992年,欧盟成立,将贝多芬的《欢乐颂》作...
—交响乐知识微视系列之八 老侯 交响乐队主要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以及色彩乐器组,如钢琴、竖琴、钢片琴、管风琴和木琴等。 乐队不同器乐组的摆位分为美式和欧式两...
——交响乐知识微视系列之七 老侯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但也有物理属性,人们可以通过听觉感知它,那就是音调高低长短构成的旋律节奏。 人们从文字感知作家想法,从旋律感知作曲家的想法...
——交响乐知识之六 老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日本电影打动中国影迷。它讲述的是一个交响乐团被迫解散,音乐家们坚守艺术理想的故事。 全片用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贯穿始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