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没读几本, 各种评论写了不少。 读得少,话就多。 话多,不一定是思考得多, 也可能是平时思考得太少。
书没读几本, 各种评论写了不少。 读得少,话就多。 话多,不一定是思考得多, 也可能是平时思考得太少。
怎么算是对“特别好”的评价? 每个人的评价体系不一样, 有喜欢看译文的,要简单明了。 有喜欢看注释然后自己理解的。 有喜欢译文和注释结合的。 有喜欢跳过文本,高屋建瓴谈思想哲...
“有”来自于哪里? “无”又从何而来? 何以“无”会生“有”? “无”又为何非要生“有”? “有”既然生, 何以明其生? 是旅程? 是不变的“一”? 是体验? 是“零”? 是...
因为,我们都玩过一个游戏——传声筒。 随着语言的转述,意思就随着时间的变化与人的变化也随之变化。不仅如此,就是完全相同的文字,通过不同的断句,不同的语气表达,换个语言环境等等...
是一块沃土。 是一条通天大道。 神奇的是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寻到独属于自己的慰藉。 看着貌似平平无奇,内在又蕴含深刻至理。 是大道至简。 明明好像读懂了,但却常读常...
一、现在流传的通行本都是以郭象《庄子注》为蓝本的。 按照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唐 陆德明《庄子序》:《汉书 艺文志》记载《庄...
《庄子 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 所谓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一种孤独的状态,并非是庄子可以追求的结果,是一种独孤求败的孤寂,没有人可...
上篇回顾: 继续上篇关于公孙龙《指物论》的讨论,即篇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解析。 上篇说道,当前普遍理解中将“指”解释为一种名词概念,那么“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就解释为:...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溟:王叔岷《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