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①。 译文: 庾中郎(敳)和王平子(澄)如鸿雁比并齐飞。 注释: ①庾中郎:庾敳字子嵩,庾峻子。曾作司马太傅从事中郎。王平子:王...

原文: 11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①。 译文: 庾中郎(敳)和王平子(澄)如鸿雁比并齐飞。 注释: ①庾中郎:庾敳字子嵩,庾峻子。曾作司马太傅从事中郎。王平子:王...
原文: 10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①,故王中郎作碑云②:“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③。” 译文: 王夷甫(衍)以王东海(承)比乐令(广),所以王中郎(坦之)为他写碑...
原文: 9王夷甫云①:“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②。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译文: 王夷甫(衍)说:“闾丘冲比满奋、郝隆更优秀。这三个人都是才智很高的人,闾...
原文: 8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日①:“王夷甫太解明②,乐彦辅我所敬③,张茂先我所不解④,周弘武巧于用短⑤,杜方叔拙于用长。” 译文: 刘令言(纳)刚到洛...
原文: 7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①,俱总角为成器②。淮与裴頠、乐广友善③,遣见之。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④,谓淮日:“乔当及卿,髦小减也⑤。”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⑥...
原文: 6正始中①,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②:荀淑方陈寔③,荀靖方陈谌④,荀爽方陈纪⑤,荀彧方陈群⑥,荀顗方陈泰⑦。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⑧,裴楷方王夷甫⑨,裴康...
原文: 5司马文王问武陔①:“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②?”陔日:“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③;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④。” 译文: 司马文王(昭)...
原文: 4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①。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②;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③。 译文: 诸葛瑾和...
原文: 3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①,问日:“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②?”日:“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③;论王霸之余策④,览倚伏之要害⑤,吾似有一日之长⑥。”劭亦安...
原文: 2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①。见陆绩、顾劭、全琮②,而为之目日:“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③,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④。”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日:“驽马...
原文: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①,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②。蔡伯喈评之日:“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③。”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
原文: 156殷仲堪丧后①,桓玄问仲文②:“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③?”仲文日:“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④。” 译文: 殷仲堪死后,桓玄问殷仲文:“你家仲...
原文: 155王恭有清辞简旨①,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②。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译文: 王恭有清丽的言辞简约的旨意,善于叙谈,而读书不多,谈话内容...
原文: 154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①:“孝伯亭亭直上②,阿大罗罗清疏③。” 译文: 司马太傅(道子)为王恭、王忱品评道:“孝伯(王恭)孤高正直品德高尚,阿大(王...
原文: 153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①,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②,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④。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⑤,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⑥。恭目之,日:“王大故自濯濯⑦...
原文: 152张天锡世雄凉州①,以力弱诣京师②,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③。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④。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⑤,言容鄙陋,无可观听⑥。天锡心甚悔来,以...
原文: 151子敬与子猷书①,道:“兄伯萧索寡会②,遇酒则酣畅忘反③,乃自可矜④。” 译文: 王子敬(献之)给其兄子猷(徽之)写信,说:“兄长性疏淡,不合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