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安石,大家都很熟悉其文学、政治上的成就。今天不说这些,单从生活方面说其人。 黄庭坚曾评价说:“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说起王安石,大家都很熟悉其文学、政治上的成就。今天不说这些,单从生活方面说其人。 黄庭坚曾评价说:“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学习东西,很容易会把自己学成一个书呆子。哪种学习方法,不会成为一个书呆子呢? 有本名为《学习的场景革命》的书,作者是教育学家戴维·索恩伯格,他在书中,把人类学习方式分成了四种...
《韩非子》中有句话,“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要是有太多的人一起谋划大事,肯定各有各的想法,事情难以顺利,还可能会走漏风声,甚至给别人做嫁衣。 这就是常说...
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在评书中讲了很多英雄豪杰、古今传奇,他把人生总结浓缩为一个“熬”字,可见“熬”对人有多重要。 司马懿就是“熬”的典范,年轻的时候,熬过曹操的怀疑和猜忌;...
楚汉之争中“汜水之战”,项羽在成皋和刘邦相争,可是谁也击败不了对方。刘邦就派人到项羽的后方,攻下城池,切断楚军的补给。 项羽只能被迫亲自带兵,去夺回补给线。临走的时候,让曹咎...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史铁生一个朋友是个很有长跑天赋,但是这个天赋却被埋没了。因为某些原因蹲了几年的牢狱,出来之后,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就找了个拉板...
现在的经常说的“我”,和“你”、“他”等差不多,只是一种人称代词,“我”说是的自己。 有些奇怪的是,“你”和“他”,偏旁都是单人旁,可“我”却像一位佩刀带剑的武士一样。其实是...
最近翻看资料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犹”和“豫”在古代是两种动物,这从其偏旁也能看出来。 “犹”在古代典籍《尔雅》中记录:“犹如麂,善登木。”说的是“犹”是一种长得像麂( ...
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曾经在朝廷担任类似编书的职位。 有次在编辑一些书的时候,被别人举报“修实录不实”,因此被贬到黔州,就是今天重庆彭水一带。 他其实真正被贬的原...
有句话说的好,理论上理论是正确的,现实中理论却不一定对。 很多书中说的是理论上的事情,但我们看书时,一定要保持怀疑态度,书里讲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对。 比如,现在的教材还是喜欢...
庄子在濮水边上和往常一样钓鱼的时候,楚王却派了两个大夫,向庄子表示,自己是代表楚王而来,希望庄子能到楚国做官。 可庄子却没有放下手中的钓竿,只是说自己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混凝土路面,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条缝。这可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因为混凝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要是不留这样一条缝,夏天的时候路面会因为膨胀而隆起,冬天的时候,路面...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写道,“之前总是容易生气、发怒,其实都是因为误解了自尊”,深以为然。 自尊这种东西,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不是说别人冒犯你,你的自尊就没有了。自尊像...
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会因此变得焦虑起来,并且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快速从焦虑中走出来。 最近看到有人介绍这样一种方式:焦虑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种食物,瞬间觉得没那么焦...
在家庭中,很多矛盾都来源于一场场隐秘的权力斗争。总有一个人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 可一般结果都是,越想要改变对方,越是白费心机,而且...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一个旅行的人,有次在森林里面迷路,在里面兜兜转转,很是焦躁,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来时的路。 这个时候,有位老农经过,这个人就上前来问路,想要找到...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在以前,一个森林里面有棵苹果树,这棵树很善良,看到好朋友啄木鸟经常天天为了觅食,四处忙碌,很是辛苦。 苹果树就好心地告诉啄木鸟,平时除了找森林里面...
年轻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想分个黑白是非对错。 可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之后,才醒悟:世界上的事,不止有黑白,也没有什么是非对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历和处境。 正如《沉思录》...
曾经有一则新闻,应该有人看到过: 说是在河南焦作,一位开早餐店的董先生,每天都会给一位流浪的老太太,提供一些包子,而且坚持一年多。 但是有一天,早餐店店员给老太太的包子,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