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脸书菌 还有一点就是,也许不想搞科研的念头从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就开始了,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会考虑以后找工作的问题,而那时大多数的孩子也会考虑长辈的意见。比如我最想学的是生物但是我爸说就业不好,想让我学金融,但是考砸了既没有学生物也没有学金融,学的化学,如果要转生物的话国内生物现状一般我又没钱出国,所以就一直学化学了,虽然以后的研究生涯能偏生物一点,但是并不是最喜欢的。科研如果不喜欢的话,完全做不下去的

    被论文毁掉的中国大学生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

  • @脸书菌 我也确实觉得“实际”这个词比“功利”更能贴切地形容中国人。要不为啥总有中国人最勤奋的观点呢。我个人感觉因为年轻人压力很大,有太多牵挂,还不能真正去追求自己理想。而且,做科研是挺枯燥的啊,每天就见的都是同一个组的人,喜欢社交的人就不会去搞科研,哪怕他非常聪明很有想法。

    被论文毁掉的中国大学生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

  • @知璞 虽然说很多知识都能通过有效途径转变为钱,但是很多也不太能转变,就比方说我们学化学的有一个专业是计算化学,发展时间短,又不太好直接应用,就只能靠发文章致富了…

    被论文毁掉的中国大学生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

  • @脸书菌 但是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啊。在中国如果你的工作挣的钱不够多,你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好,租个房子住随时会被房东赶走,父母生个病住个院都是一大笔开销。您说的那些献身科学的外国人,是不是都有覆盖很全面的医疗保险呢?是不是凭自己的工资就能买到房子呢?这不是我们不愿意去搞科研,是看不到科研能带来足够的回报。而且现在中国不是落后于世界几十年的贫穷国家,需要我们献出青春不顾一切去建设了,有足够的能力让专心搞科研的人过上平均水平的生活,不是让人一提到科研就是“清苦”“寂寞”。任何一个人苦学多年,最后发现搞科研的自己不如搞投机的人挣得多,也没权没势没地位,空有一个“造福社会”的美称,都会心有不甘的。此外,上大学主要是为了找工作这一点,适用于国内外,国外大学毕业的也不都是接着搞科研,真心热爱科研的人总是极少数。您举的一个中国人的例子,恐怕不足以说明整体情况。

    被论文毁掉的中国大学生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