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这个词,主要涉及物价问题,但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制衡之道。以粮食和货币的关系而言,粮食丰收(生产重),粮食就轻(物价轻),相反,年成歉收,货币就轻。同一道理,一个国家对待民众...
轻重这个词,主要涉及物价问题,但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制衡之道。以粮食和货币的关系而言,粮食丰收(生产重),粮食就轻(物价轻),相反,年成歉收,货币就轻。同一道理,一个国家对待民众...
地数的意思是自然资源。本篇讨论铁和盐在富国强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控制金属的开采,可以无敌于天下;利用盐的丰厚利润,可以免除民众赋税同时汲取他国财物;通过发挥好齐国所在的重要交...
本篇的内容与我现在的阶段颇为相关,讲的是学生如何向老师请教、如何伺候老师吃饭、如何洒扫、伺候老师就寝等。一切都有其规矩和章法,而我个人也认同,这不是说学生卑贱,而是求学者正心...
度地的意思是考察、选取适宜建邦的自然环境。本篇除此以外,还论述了古代史上遭遇的五种自然危害以及如何防灾、减灾的问题,此处以论述水灾为重点。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
本篇主题是所谓“九惠之教”,是一篇专论社会救济的文章,集中讨论了国政中需要经常施行的几项工作。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
这一篇我个人感觉很有意思,讲了很多君主应当注意的自身问题,读到现在,管子很多地方都在讲君主应当怎么做,即是如何修身的问题,君主尚且需要修身,百姓却只管听命行事,个人觉得这也是...
本篇更集合了许多齐桓公与管仲的小故事,内容涉及到治国的经验、方法,如怎样使国家富裕,怎样招徕天下的良工,怎样对待民众等。还涉及君臣关系和对贤人的察识、任用贤能。 桓公问管子曰...
本篇属黄老道家的文献,认为精气为生之本原;然后重点讲了以下几方面:虚静可以得道;情绪和欲望是影响自身精气的重要因素,应及时调理以正心持德;吃饭不宜过饱,也不宜太饿,人老了要勤...
本篇明确提出“粟者,王之本事”,体现重农思想。文章总结前代富民而国治的经验,详尽剖析农业为国家根本的道理,指出伤农必生大弊,从而证明利民利国,必自农业始。与之前的侈靡篇观点有...
本文阐释君主当如何依据民风而调整政策,必先了解百姓疾苦,而后才可以立法行政。同时,也提出了“不慕古,不留今”的通变思想。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
本篇集中体现法治思想,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立法对于君主、守法对于臣民的重要性,也是维护政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
本篇总结天地因五行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详细论述了人们在金木水火土每一行主宰下所应执行的政策,认为惟有如此,才可以合乎天道,取得成功,避免灾祸。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措施,如保护植被、...
本篇结合阴阳五行阐述春夏秋冬四时的特质、品格,明确指出每一时节应当实施的具体政治措施,强调了遵循四时规律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和违背此规律的危害。文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本篇着重阐明了水是万物之源的观点,并且举例说明了很多水的优秀品质。此外,还讲述了各地水性与人性的对应,这个很有意思哈哈,感兴趣的话可以做个简单的调查。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
白心,即使内心纯洁。指扫除欲念,抱虚守静,修养内心。然而,本篇谈论的远远超出纯洁内心的内容,它阐述了以虚静为本,符合常规、顺应万物规律的处世方法,并且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所谓“道...
心术,即心的功能。古人以心为思维器官,并认为它是人体的主宰,以心比君。本篇在论述心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修养身心、为人处事以及对自然、宇宙的见解,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深刻的道家...
侈靡,这里指奢侈的消费。本篇的观点很是让人震惊,认为奢侈消费能够极大的促进劳动就业以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比如主张饮食、车马、游乐、丧葬等生活消费,提出把蛋品彩绘了然后煮食,把...
小称,即稍稍指出过错使其改正。本篇谈论的是管理者应当如何对待自身过失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想着躲避过失;二是有错要反省自身,有善(功)要归之于民;三...
所谓“君臣”,指君道和臣道,即如何为君、如何为臣的法则。主要讲述的道理就是君臣之间不应相互干涉,二十分工治事,各尽其责。同时,如果君主事必躬亲,反而不能照顾全局,造成不公。总...
制分,即控制天下的分寸和方法。本篇论述的是关于治国用兵的一些原则。其中着重讨论的是用兵的策略:一要使将帅和兵士各尽其职,二要重视情报的收集,三要严整行军、准备充足,四要攻打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