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浙江
  • 读《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有感(一)

    这本书的作者是齐格蒙特·鲍曼。 这本书讲了三点,先让我们爱上工作,然后让我们赚钱去消费,经过各种各样的消费之后,我们就会变成新穷人。 这是一个循环,挺有趣的。不过从另一面也能...

  •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三)

    中国哲学的特征,逻辑超级清晰。我们不是靠逻辑生活的,而是靠经验生活的。 中国的哲学是影响中国科学的,但是我们总以为中国科学是迷信,那是因为我们被西方的一套实验论证洗脑了。 比...

  •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二)

    这本书想说的感受有点多,我分三篇来着,这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是原生的,中国哲学是传递人生哲学的,它是传递人为什么作为一个人而存的。 可能很多小伙伴在读的时...

  •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一)

    作者冯友兰,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哲学是教我们如何过好这一生。 冯友兰出生在河南省,是胡适的学生,但是冯友兰是看不上胡适的,冯友兰的导师是杜威,有名的哲学家。 留学回来后曾担任清...

  •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二)

    关于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我分享一些个人感受。 说个题外话,左岸咖啡,本身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塞纳河的左岸是很多咖啡馆的街道。台湾统一集团为了搞一个中高端品牌而推出的品牌。 运动...

  •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一)

    这本书的作者是迟子建,出生在一个我很想去旅游的地方——漠河北极村。 她说:黑龙江是我的生命之源,是我的情感马达。 迟子建也是非常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文字不仅美,还非常有深度...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二)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想分享几点阅读感受。 从写作方法看,这本书作者写的比较絮叨,特别爱用不是,不是,而是因为……虽然很啰嗦,但是没有一句是废话。 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因为一句话顶...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一)

    这本书的作者是刘震云,河南省的文科状元,拜访问他是怎么考上文科状元的,他说是在腿上做小抄。 还挺幽默,或许是真的,但听起来他是一个幽默的人,他是懂被拜访的。 《手机》这部电影...

  • 读《蛙》有感(二)

    介绍完作者,再来说说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这本书第一感受是很好读,给人感觉很快就能读完。南方都市报是这样描述的:太快,太多,太喧嚣。 人物都扁平化的,没有什么独立特征。人物的心理...

  • 读《蛙》有感(一)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言。 先说个小铺垫,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人的,一般不是某部作品。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当时在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莫言是一个撕下程序宣传海报,...

  • 读《围城》有感(二)

    这本书没介绍作者,是因为钱钟书先生都太熟悉了。更想留着笔墨给书中人物,书中有几位女性的形象,让我想要浅浅解读一下。 鲍小姐:是一位有家室的人,但是还愿意和其他男人搞暧昧。 苏...

  • 读《围城》有感(一)

    这本书作者是钱钟书。 这本书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书中人物名字的含义。 鲍小姐,鲍小姐之所以有姓无名,不仅因为她角色小,更因为她堕落的品性为人所不齿,仅一个“鲍”字,就将她的恶...

  • 读《呐喊》有感(二)

    说完作者,再来分享一下阅读感受,就用我最熟悉,也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举例子吧。 《孔乙己》 这是鲁迅先生最满意的文章了,他写的从容不迫。 记得上次去绍兴玩,在鲁迅故居周边步行...

  • 读《呐喊》有感(一)

    这本书作者是鲁迅。 只从写作方法上研究鲁迅,是低谷鲁迅了。鲁迅的思想要远远大于他的写作手法。 我看了解鲁迅背景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个评价,是孔庆东说的:鲁迅的文学功底超过韩愈、...

  • 读《文学回忆录》有感(二)

    依然流程一样,分享完作者,再来说说这本书的阅读感受。 我们永远不可能只接受一种价值观。 在书P222讲到陶渊明及其他,给我第一感受是朴素而精致。 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借力借...

  • 读《文学回忆录》有感(一)

    这本书,我在公众号也分享过,作者是木心。 说起木心,我最熟悉的是那句:从前书信很慢,马车很远,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 后来,读了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后,个人觉得他是一个很「干净」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二)

    认识了作者之后,再来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我上学的时候看过,方式没看懂,这算是第二次看。 因为余秋雨的散文功底是真的很绝。这次我是抱着学习写作方法的角度来阅读这本书。 分享三...

  • 读《文化苦旅》有感(一)

    还记得吗,这本书我写过公众号,后来因为账号注销删掉了。 好了,还是一样的流程,先来认识这本书的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本人在网络上的负面新闻还是挺多的,私生活不检点呀,汶川地震眼...

  • 读《沉默的大多数》有感(二)

    他是一个「自由思想」的人 这一点就需要从他小时候的经历,以及他长大后去欧美学习说起了。 简单了解了作者之后,来说说《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两点吧。 内容矛头指向知...